不過當他把四塊轉疊起來的時候,他發現磚塊竟然不平,用手輕輕按一下,還會有蹺蹺板的感覺。
“我瞇著眼看時候很平啊?”
這下許四海沒法子了,他只好去找老鉗工張大壯,請他來看看是啥原因。
張大壯到底是老師傅,聽了許四海的講述他馬上就懂了,還拿起一塊磚,用鋼皮尺豎起來按住磚頭的兩角,舉高高對著燈光照。
“你看,透亮的地方就是凹陷,需要磨掉,一直到鋼皮尺壓在上面一點光都不透才算是平整!”
一塊磚的四條邊,張大壯還是用同樣的方法來檢驗平整性。
有了這個好辦法,許四海算是明白如何檢驗,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去是實現平整。
張大壯:“你先干起來,我明天送你點工具,會讓你更加容易。”
轉天下班,張大壯送給許四海一把專門用來檢驗直角的角尺,一把檢驗精確尺寸的游標卡尺,還教會了許四海如何使用這兩把精密工具。
有了這兩把精密工具,許四海琢玉如虎添翼,干活的速度飛快,沒兩天給他就把四塊毛坯全部完成。
疊在一起,方方正正的,在加上磚塊本身的青灰色很有點厚重感。
掏膛,也就是把磚塊內部掏空成可以放東西的盒子,這一步倒是很簡單,許四海只是一個勁的往里挖就是了,到了最后清理直角的時候才有點小小的難度。
這時候就需要很細小的砣來小心的打磨,一直到圓角變成方角位置。
最后的工藝,也就是子母扣,許四海聽從張大壯的建議,用游標卡尺來畫線,在碾磨時還要時不時的測量下。
母扣要大幾絲,公扣要小幾絲,在尺寸上就差那么一丁點的時候,就要用多余的磚塊來打磨,很小心的一直打磨到尺寸到了為止。
等到光素無紋的三層節盒順利完工,許四海成就飽滿。
他還得意洋洋的請師傅來驗看,親手把節盒轉向后放下,以示他做的尺寸到位,任意隨便怎么放都能嚴絲合縫。
“不錯,再把這十六個面磨出紋飾來,就成了一件工藝品了。”
這套節盒樣子看著挺美,許四海也深感光溜溜的毫無紋飾有點太單調了,限于每個面都是狹長挑形狀,并不是任何紋飾都能上的。
許四海心里開始盤算起來。
首先梅蘭竹菊這四君子是可以用的,卷云紋卷草紋;歲寒三友松竹梅更加可以,回紋金錢紋也能湊合。。。。。。
又是十天時間,許四海徹底將這套節盒給完工。
趙豐年看了連連說好,他夸盒子的樣子挺拔,嚴絲合縫,就是花紋也做的好看,“老四又學了一門好手藝!”
趙大媽和他小兒子柏建設也聞訊趕來觀賞,他們對此更加驚奇,驚訝于許四海看這好像每天都在擺攤坐小生意,沒想到竟然還在努力學習,這種精神值得敬佩!
連外行都這么說,作為內行人的蕭越金玉良,更是非常欣慰。
金玉良:“老四剛剛開始就能做到這樣的地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比我當初要做得好!”
大家都說好,許四海自己心里也很滿意,這是他第一件作品,他準備把兩塊牌子和這件節盒作為收藏,也給自己留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