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吶!
回到家里的許四海頓覺壓力山大,三千退伍軍人的安置重任就像一座大山壓在自己的肩頭,
三千退伍軍人他養不起!
許四海第一個你念頭就是擴大生意規模!
首選就是建筑隊。問題是建筑隊吸收的人數有限,最多100多人了不起了。開鋪子做買賣也是如此。
就算是自己生意最好;規模最大的三里屯新興飯店,也不過雇傭了20多退伍軍人,再加上預備的廚師,一共才40多人而已。
“看來還是要開廠子啊!”許四海長嘆一聲。
開一家廠子,少說也要雇傭而二三百人,再小那就是作坊。
有了這條思路許四海接著想下去,開廠做啥營生?
他把身邊的生意盟友一個個的想過去,最后還是定格在李成儒的身上,即:還是開一家成衣廠最合適!
后世的成衣廠都是流水線,只要稍稍培訓幾天,就能上機子操作,只要不停的推出時裝生意還能經營下去。
也就是說,能安置數百退伍軍人。
想法很好,但也不是沒有困難,那就是營業執照。
目前朝廷還沒有這樣的條文,可以容納一家個體戶的工廠。
俗話說名正才能言順,一家廠子要是沒有正經的身份,誰會相信你?
這件事許四海自己是沒能力操辦的,他覺得想要落實這件事還是要去找柏大爺。
他還想起來明年就是國內俗稱的“企業元年”,工農建商四大銀行成立了,民企的夢想公司也成立了,自己何不趁著這股東風,也搞幾個正經的公司?
現在朝廷要自己安置退伍軍人,不就是個交換條件?
有了點眉目,許四海稍稍寬心點,他繼續順著開廠這個思路想下去。
一服裝服裝廠幾百人足夠了,距離三千的數目還差的很遠,這就意味著還要再開幾家廠子。
他直接想到了香江的三位老哥哥,想要鼓動他們一起去特區開服裝廠,以天朝的低廉的人工成本去換取歐美的市場。
許四海左右盤算這計劃可行!
只要搞好了,一兩千人還是可以容納的。
還剩下幾百人要處理,許四海的頭又疼了!
最后他還是想到自家的老三。既然老三一直喜歡建筑業,不如就給他建設一家水泥廠,這也能消化掉幾百人,
這樣基本就差不多了。
在加上吳偉那邊,養殖場也能繼續擴大,容納幾十人還是可以的。
自己十一還要開炸雞店,又能吸收十幾退伍軍人,要是生意好,還可以開分店。。。。。。
他還想到要是炸雞店生意好,一定竭盡全力的擴大,一來是安退伍軍人,二來也是搶在美國山得士炸雞之前,搶占天朝的市場。
心思定了,全都想通了,許四海這才打了一套拳,練了一趟刀法安心睡覺。
早晨趙斌還在胡同口擺菜攤子,許四海還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