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許四海走了,掌管宣教的內閣大長老親自來參觀書畫大賽。
長老在總多陪同下瀏覽了滿墻滿墻的具有古代風格的書畫,不是古代山水就是芭蕉仕女,要么就是梅花竹子。
老舊氣息濃厚,一點時代氣息都沒有!
他老人家心里深深的不滿。“脫離時代,脫離群眾啊!”
在一個小角落,長老看到一幅線描畫。畫上有拖拉機在耕田,還有農民;小路上還有上學的小學生,遠景才是古代風格的嵯峨山峰。
“這就對了嘛!”長老興趣盎然。
在抬頭看看落款,為“分田到戶耕田忙。”
長老眼前一亮,大贊這幅畫很有生活氣息嗎,這才是時代需要的!
長老還看了簽名,他看到這幅畫的作者簽名還像是在打啞謎。兩枚印章,上一枚為白文圓形的許字,這就說明作者姓許。
但后邊一方朱文印章就難猜了。上首第一個字為一只鳥,看尾巴上突出的燕尾,這應該是只燕子。
第二個字好認,是一個甲骨文的山字。
最難認的是第三個字,那是一棟房子的正面。
長老想了下想笑了,還要陪同的秘書也猜猜看。
秘書看了下在逐字逐句的說,“燕山屋,不對;應該是燕山堂!或者說是許氏燕山堂,這還是個京城本地人吶。”
長老轉身問賽會組委,這個許燕山是真名還是堂名款?
組委會一時還摸不清頭腦,趕緊去查資料,好一陣子才查清楚,回老報告領導“燕山堂是號,作者證明問許四海,真的就是京城本地人,今年才21歲!”
“好年輕,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們都老咯!”長老不禁贊嘆,點上煙問:“許四方,我好像在那里聽說過這個名字?”
長老的秘書還小聲貼著長老的耳朵說:“此人就是幫著朝廷解決3000退伍軍人的那個個體戶,夏天還送了國防高科工委20臺電腦,還是寫《十五的月亮》那個!”
原來是他!
長老心說這還真是個多才多藝的好小伙!
能給國家分擔壓力,還主動給國家捐獻電腦,最難得的是他沒鉆錢眼里,在賺錢的同時沒忘記自我修養!
長老立即大贊,難怪有這份胸襟,“畫得好的,緊貼時代,這才是人民最需要的!”
比賽官員馬上明白其中的意思,這幅畫必須要進入決賽,而且還要得獎!
秘書還知道,這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幅畫,要被收入歷史博物館,作為文藝界對改革開放的佐證!
由于參賽的作品太多了,光是展覽就花了有大半個月時間,事后還要有組委會的專家來做挑選,時間上就要拖延很久。
后邊還要有專業畫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做投票,所需時間會更長。
許四海可等不及,他早已經坐飛機去了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