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入秋了,是有些冷了。”
下午時還下了一場雨,難免會有些寒涼。
如今民棚的生意也做不成了,只有再尋出路,余下一些銀錢也沒置辦衣衫,只能留著吃飯。
他這個山下下來的修士,最終卻是在凡世活著都難,還要讓這么幾個孩子跟著它挨餓。
他并非君子,只是個蠢人罷了。
但這又何妨,他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這些個孩子吃飽穿暖。
比那虛無縹緲的長生要好上太多。
他便在這院門口守著。
從入夜,一直守到天明。
守著這些孩子,同樣也是守著自己。
……
天明之際。
陳江祠早早就迎來了香客,這段時日以來,陳江祠一直都是香火不斷,香客更是眾多。
更有富商捐贈銀兩,以奉龍君。
香客們抱著手中的香,口中念叨著感謝的話語,又或是求愿。
守廟的人是一位少年,按理來說本該是位長輩,只是這少年硬要在這,只說是龍君救了他的命。
“爹爹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龍君救了我爹爹,但爹爹身子不便,便由我這個做孩兒的來償還恩情。”
他不曾見過龍君,但心中之敬卻是不假。
尋常時候便在街口賣些早點,是爹爹留下的鋪子,也能溫飽。
他這腦子也沒法考學,閑暇時余便在這兒守著廟宇,也挺好的。
儒衣先生帶著紅狐走進了廟宇中,看了那少年一眼,眼前一亮,但也沒什么,略過少年走進了廟中
少年疑惑的看了那先生一眼,也不知道那人看他做什么。
狐九湊到先生耳邊,細聲問道:“先生,那個少年有什么不對嗎?”
陳九解釋道:“他命中有福運,死后也有福報,說不定也能得個陰差之位,是個不錯的孩子。”
狐九點了點頭,它反正是沒聽懂。
這是少年的福運,心如赤城,該有所報。
陳九抬起頭看向了那龍君像,遲疑片刻,取出了一根香燭。
掐斷了半截。
若是一整支,恐怕燭江也受不起。
這半支香,就當是離別之際,送他的禮物吧。
陳九指尖在那香燭上抹過,只見裊裊青煙升起。
“陳某就不拜了。”
陳九道了一聲,接著便將那半支香插入了香壇之中。
他瞧了一會,見并無異動,也安下心來。
“走吧。”
陳九帶著小狐貍離開了江祠。
龍君神像吸收著裊裊青煙,綻放出些許金光。
“轟隆。”
在儒衣先生探出廟門的那一刻,神像也顫動了起來。
陳九卻并不在意,邁步離開了此地。
此行路途依舊遙遠,也好仔細瞧瞧這塵世的繁華。
.
.
江中木船之上。
儒衣先生眺望遠處江寧。
劃船的老翁見那先生看的仔細,笑著說道:“小先生是來這江寧游玩的吧?”
“是,如今是要走了。”陳九笑答道。
老翁笑問道:“江寧這地怎么樣?”
陳九思索了一下,腦海中浮現出千言萬語,然而出口卻只化作了兩字:“挺好。”
放眼望去,這偌大的江寧留在陳九記憶中的也只有江邊。
恰好,這江邊也是最美的。
一切如舊。
————
我不明白,有的人是不是生活不順,非要來舉報防盜章節,人品如此,那我也沒什么話說了,反正我防盜還是會做,但你舉報是你的事,我就不讓你看,氣死你丫的。
破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