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于東也就“身不由己”地也做了些回應,但是他的回應跟余樺又不同。
這些人不是批評我小說么,那我自己小說我自己也可以批評吧,于東不得不拾起以前所學的知識對《向西》進行了一番批評,寫了一篇論文,文章的標題叫做【《向西》中宏大敘事背景與人物個人意識的沖突】。
文章發在了后面一期的《文藝報》上,署名于西。
雖然署名是于西,不過大家都知道是于東,因為之前《寡婦之死》里就有于西。而且《文藝報》為了避免引起誤會,還特意附了一行小字,介紹了作者正是《向西》原作者。
這篇文章一出,眾人直呼于東臉皮夠厚。
還有人自己寫論文分析自己小說的?!
之后又有人開始研究于東的這篇論文,表示這篇論文功底深厚,知識點扎實,非常值得快要畢業的學生借鑒。
文章發出去當天,余樺給于東打來一個電話。
“你這招以牙還牙,絕啊。”
于東笑道:“還不都是你逼的,你說你好端端的去惹他們干什么,你是不是這兩年出名了,有些飄啊。”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這不都是為了你。”
“噫!可拉倒吧,我看那些話你是憋了好久,就是借著這次的茬給說出來了。這事到此為止吧,后面他們再說什么你也不用理會了,過段時間就過去了。”
“行,回頭請我吃飯,這次為了你,我褲衩都撂出去了,直接赤膊上陣。”
“吃飯多大點事,回頭你來金陵,飯管夠。還有,撂褲衩那不叫赤膊上陣。”
“那叫什么?”
“那叫光腚上陣。”
于東跟余樺這邊偃旗息鼓,但是爭論依舊在繼續。主要于東占了個燕師大畢業生的便宜,還虧了胡月明的幫助,燕師大系的校友這次在于東的論文出來之后就一致對外,寫了好多論文分析《向西》。
不過這一切都是圈內的事情,圈外的讀者們壓根不關心這些,他們只關心書好不好看。
好在《向西》的群眾反響挺不錯,什么文學不文學,他們也不太想了解,反正這書讀的語言風格讀起來就是舒服,人物就是有意思,讓人笑,讓人哭,讓人發呆,讓人精神煥發。
于東本身讀者基礎就好,現在的通俗文學讀者跟純文學讀者分得還不是太明顯,重合度很高,所以于東的讀者中很多都愿意看他的新書。
《當代》編輯部最近作壁上觀,看著大家吵吵鬧鬧,他們心里都樂開了花。
只要你討論《向西》,就不得不提一句《當代》。
……
十一月底,余量帶著《深空》的稿子去了蓉城,于東則放下手中的筆,專心執掌教鞭。
這段時間學生們有些松懈,他得給這些孩子們上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