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師大的研討會并不少,之前也對其他作家做過研討,只不過這次相對特殊,他們所討論的對象是曾在這里學習的學生。
因為是內部研討會,所以會議的內容很隨意,童慶丙和胡月明兩個大教授點頭,其他人只管跟著討論就行。
一個學生舉手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說一句……”
這學生剛開口,會議室的門就響了,眾人朝門口看去,只見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推門走了進來。
男人一進來,全體師生都站了起來。
童慶丙笑呵呵地說道:“方校長,你怎么來了。”
“聽說你們文學院開研討會,我來聽聽嘛。”方富康笑瞇瞇地壓了壓手,“大家都坐吧,我在旁邊坐著聽聽就行。”
童慶丙他們當然不可能讓校長坐旁邊,又招呼著人挪椅子,把方富康請到了主位上。
坐下后,方富康再次開口道:“今天這個研討會是關于于東的新作品《向西》的吧,說起來,我跟于東也算是校友。”
這話一出,學生們都感覺奇怪。方校長是燕師大本校出來的,大家都知道,跟于東當然是校友,但是這話不用特別說出來吧,因為這里坐著的人有一大半要么是燕師大畢業的,要么就是還在燕師大學習,跟于東都是校友。
不過胡月明他們卻知道方富康說的不是燕師大,而是繼光中學,于東跟方富康一樣都是從繼光中學畢業的。所以說,方富康跟于東算是有些淵源。
方富康物理系出身,比較關心系統理論那一塊,很少插手文學院的事務,胡月明已經記不得上次方校長來聽文學院研討會是什么時候了。所以剛才見到方富康的時候,胡月明還挺意外的。
童慶丙笑著跟方富康說了一下今天研討會的主題,“本來我們只準備聊一聊《向西》這部小說的,不過大家又提議聊一聊中文系學習跟小說創作的關系,所以又加了一條。不僅要聊到于東,還會聊到蘇桐、余樺跟莫言。”
“蘇桐也是咱們文學院的吧?”方富康問道。
“沒錯,差了幾屆,不過還挺巧合,他們兩個畢業后都去了金藝。”
“咱們燕師大倒是為金藝輸出了不少人才啊,有時間請蘇桐跟于東回來跟師弟師妹們分享分享經驗。咱們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是不讓別的學校用,但咱們自己也要沾點光不是?”
“我看行,不如到時候把莫言跟余樺都叫上,我聽胡院長說,他們幾個關系都不錯,而且莫言跟余樺也在寫作班進修過,跟我們有些淵源。說起來,金藝請余樺去駐校,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后面我們也可以借鑒借鑒。”童慶丙說。
“駐校作家這事以后再說吧,咱們今天先按照研討主題來。”方富康看了看剛才說的那個學生,“剛才是這位同學在說話吧?不好意思,是我打斷了你,還請繼續。”
……
燕師大那邊在開研討會的時候,金藝這邊也在開會,張先編寫的教材已經印出來一版,吳常新的意思是趁著這學期末大家研究研究,做出個具體方案,下學期再做個系統試驗,方便做下學年的教學方案。
“張先,于東,畢飛雨,你們三位作為作者,先說說意見吧。”
于東跟畢飛雨一起看向了張先。
說起教材署名這事,之前張先就過來問過于東跟畢飛雨,當時兩人都是拒絕的。
在他們看來,雖然張先編寫教材的時候他們兩個是給了不少意見,但是主要還是張先在編寫,加他們兩個名字不太合適。
不過張先很堅持,后來吳常新得知這個事情之后又來做了于東跟畢飛雨的思想工作,兩人才觍顏同意署上他們兩個的名字。
張先開口道:“其實之前我們的教學模式跟這套教材吻合度非常高,后續需要適應的東西并不多。我認為,只要按部就班,一個學期之后,咱們的教學方案肯定能夠完善好。我倒覺得,咱們現在主要面臨的問題是下學年即將開設的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還沒有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案。”
吳常新笑道,“這個你不用操心,下學期戲劇系將會迎來幾位新同事,他們在影視攝影這塊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咱們不是已經擬出一套初步的教學方案了么,回頭等他們過來之后,咱們再一起完善完善。”
其他戲劇系的老師聽到這話都犯嘀咕,這老吳手段這么強,說挖人就挖人?金藝什么水準大家都知道,特別戲劇系現在是草創階段,跟其他藝術類院校根本沒法比,絲毫沒有競爭優勢。
雖說最近關于金藝的話題挺多,但是那都是跟文學圈有關的,人家影視制作的專業教師不能因為這個就過來吧。
但沒人質疑吳常新的話,事實證明,他之前說的都做到了。
包括當時把張先挖過來,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