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乘警走后,畢飛雨笑著說道,“蘇大主編這名氣可以。”
“別開玩笑了,你知道他為什么會過來問我們話么?”
“還能為什么,大概覺得我們教的摜蛋有點可疑。火車上騙子多,我之前有一次坐火車就遇到過,三個托跟一人玩。”
“這幾年還好多了,騙子多,我記得早幾年,經常有明搶的。”余樺說道。
“會越來越好的。”于東笑道,“就像這火車,也會越來越快。”
余樺點頭:“這些年火車確實是快了些,不過我看也快到上限了。”
“上限不能夠吧,國外的那些高速鐵路發展這么些年了,還挺穩了,速度快得不像話。咱們就算不能完全跟上,追個七八成水平應該沒有問題。”畢飛雨說。
蘇桐卻不看好,搖頭道:“難,其他東西我們要跟跟進度還可以,像是電話、手機、電腦,這些東西更新容易。鐵路不一樣,工程太大了,過些年做個一兩條線出來還行,真要覆蓋全國,代價不敢想象。”
畢飛雨對此觀點并不同意,開口說道,“我覺得不一定,真下了決心,有個三五十年絕對能弄好。要想富,先修路,恰恰你說的手機、電腦這些東西可以遲一些,交通是發展基石,不弄好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很難跟得上來。”
“這也是一種可能……于東,你怎么看,你的科幻小說里對近未來有很多描寫,我覺得其中有些東西還挺靠譜。”余樺又問向于東。
于東笑著說道:“我更同意飛雨的說法,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肯定是要先發展的。相對于發展其他高新科技,把路修好,壓縮人們浪費在交通上的時間,能夠更好的提升生產效率。根據國外的高速鐵路發展經驗,以后我們從金陵到燕京,一天來回都綽綽有余。”
余樺沉吟了一會兒,笑道:“我還真被你們說服了,希望能看到那一天吧。”
“會看到的。”
……
旅途很長,幾個人商量了一下,輪流睡覺,防止出什么問題。
一路上倒也沒出什么事情,只是下車的時候,四人又遇到了那個微胖乘警。
他帶著有些特別的笑容,一直盯著于東他們幾個看。
走了老遠,畢飛雨回頭還能看到乘警看著他們。
“這位很有可能猜到我們身份了。”
“或許吧。”蘇桐笑了笑,幾人進了出站的通道。
其實畢飛雨還真猜對了,那個微胖乘警后來確實反應了過來。
乘警其實知道于東跟畢飛雨是金藝的老師,也看過《黃瓜園隨筆》,剛才盤問的時候腦海中一直想著詐騙的事情沒有細想,回去之后聯系了一下上下文,忽然覺得自己是錯過了什么。
不過既然當時沒認出來,后來也就沒好意思再去打擾。
于東四人剛出站就看到有人舉著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燕京師范大學交流會”。
牌子下面有三個人,兩男一女。其中一個男的于東還認識,是中文系的一個師弟,比他低一屆,叫顧海洋。
顧海洋此時也看到了于東,興奮地朝這邊揮手,“師哥,師哥!”
于東揮手回應,隨即帶著其他人一起趕了過去。
到了跟前,于東笑著說道,“顧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