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壯大,編制自當擴充。先前王言自領軍侯,現有一千五百之兵,叫軍侯自然也不合適。是以王言于馬背之上,自封天武大將軍。
有史曰,時帝走安次野徑,收千百黃巾余勇,帝著青衫草鞋,負手立于馬上,謂軍曰“自今始,吾號天武大將軍,爾等當以將軍喚吾。”
時狂風大作,天響悶雷,鳥雀飛遁,人馬皆驚。唯帝仰首問天“吾做不得帝王乎”言罷,天復歸常,帝始爭霸
自封了大將軍,另于百將之上新置正副軍侯,因軍侯領兵五百,增設從軍執事,司職監督軍紀、領軍中后勤事。此職有一部分職能類似于政委,不過現在只是輔助軍侯領兵,軍侯是此五百余兵第一責任人,從軍執事次之,副軍侯再次。
以后或可提高職權,使之與軍事主官分庭抗禮,但不是現在。主要他手下這幫人沒文化,沒覺悟,過高的權力只會讓他們起了不該有的心思,影響隊伍戰斗力,須得割據一方有了地盤,這才好經營軍務。現在一切的前提只有一個,練兵,打仗,提高戰斗力。
一千五百多人已經不少了,雖然其中半數都在逃命的時候扔了兵器,但一千多人也能稱的上浩浩蕩蕩。
是以王言決定不再走小路,而是走大路。這里雖然也是鬧黃巾的重災區,但主戰場還是圍繞著張角三兄弟,以冀州為主,其余小部則哪里都是,畢竟黃巾本就是各州云起響應的,組織并不嚴密,分散的很厲害。
甚至在黃巾滅亡之后,陸陸續續的起義行動仍是屢見不鮮,其中相當一部分打的都是黃巾旗號。其他義軍,也多少受到了黃巾影響。
如今王言領兵,行在漁陽郡,此地大致地盤為后世廊坊以東,唐山以西,天津以北,北至燕山部分。偶有被打崩的潰兵,也有劉焉調派南下的軍隊,對于王言來說不足為慮。
說句不負責任的話,即便遭遇上萬人的大部隊,有王言帶隊沖鋒,也不是沒可能戰勝。而即便戰敗,王言肯定是能跑,再拉起一支隊伍不過等閑。比如老曹,不止一次的被人殺的丟盔棄甲,身邊只剩了不幾人,被人追著砍。逃出生天以后,屢屢又拉出隊伍來再戰天下。
況且兵力調動不是那么容易的,上萬人一起稀稀拉拉的行動,這種事兒幾乎不可能存在,就沒有那么蠢的統帥。
古代行軍作戰,出動一萬軍隊,得有上千干后勤的民夫,另有保衛后勤運糧的部隊,這些人是不隨大部隊一起走的。或是糧草先行,或是押后慢行。最簡單的道理,一旦打了遭遇戰,糧食不是全沒了。
剩下的幾千人,也要分作數部,所謂前軍后軍,皆相隔數里乃至數十里,更遠還有游騎探路,也就是所謂的斥候,兩千年后叫偵察兵。
再細分下來,軍中各有職能不一的分部,選址扎營、砍柴劈樹、埋鍋造飯、飲馬喂食,這些都是有專人去做的。總之就是這一路打仗,吃喝拉撒行止都要考慮到,更要考慮到的是整支隊伍的安全,以及互相之間的策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