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房縣民官、民兵出動,調糧食來房縣縣城,民官自是按照以前的流程,走訪民意,清丈田畝,重新登記城中人民,分發土地。
大將軍在房縣領導民官,處理了房縣民政,便帶著親衛慢悠悠的往平郭縣而去。
大軍早已出發,實情亦如先前張遜所言,城中兵馬以及能戰的烏桓人都被蘇仆延調走,城中只有漢民,以及烏桓老弱。大軍還沒到位呢,城中上千人就全跑出了城外凍著,待到大軍一到,便干脆利落的投降。
烏桓人雖蠻夷,還是不傻的。房縣之東,包括房縣在內的四縣之地,能打仗的烏桓人全都調走了,還搶了不少的糧食,這是給王大將軍制造困難的。
而且老弱的烏桓人在王言這邊,王言不是收民心么,那就都養著吧,這些人的兒子、丈夫還要來打王言。這是不要臉的,欺負要臉的。
但實際上,大將軍只是還有余力,左右不過千人而已,現在豪族仍舊給賣糧給他,并且還定下了,只收他們的糧食,玻璃也只賣給他們,不許南下售賣,他們把玻璃拿回去,收割小規模的豪族。
生存法則就是大魚吃小魚,現在就是如此,豪族知道王言要給治下之民宅都裝上玻璃,那肯定知道玻璃成本極其低廉。但是他們知道,別人可不知道。現在往來遼東的,就是他們這些大家族。所以認可了王言的高價,甘愿拿糧食布匹鹽鐵等資源來被王言割一刀,回頭收割小家族。
而這些小家族的錢財糧食,可都是收割人民的財富。換言之,現在是王大將軍拿著破玻璃在收割人民。
事是這么個事,但賬肯定不是這么算的,畢竟沒有王大將軍收割,人民一樣被壓迫。人民是一直受損的,但現在受損更大的,還是各地方的小家族以及富戶。
財富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轉移了一部分到大將軍這里罷了。
甄氏一家不敢干的事兒,這幫大家族加一起,那真是什么都不慣著,賺的盆滿缽滿
也是如此,現在大將軍雖然仍舊缺糧,但糧食缺口并不太大。不夸張的說,許多豪族聯結一處,其所囤糧草,足夠發兵十萬,打上一年之久。
大將軍手下正式戰兵,到現在也沒有兩萬五。這兩萬五千軍馬吃的糧草,基本跟余下的二十余萬持平。而且他們還守著渤海灣漁場,另有漁獲補益,問題不是很大。
若非如此,大將軍可非良善之人。要說他道德水平高,那是一定的,可要說他道德水平低,那也是正確的。幾千人命,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接收了幾千人,大將軍并沒有要破爛的城池,而是把安市、文縣兩地的百姓,盡數遷到了平郭。他是要采取集中、大規模耕作的,幾千人根本占不了多少地。他二十余萬人,每家分那么多的地,都沒能把房縣之地分完呢,這幾千人沒有必要離群而居。
而且還要考慮到來敵的情況,平郭以東,全是山地,這邊都是屬于遼東郡,再往朝鮮半島那邊,則是屬于樂浪郡,全都是漢民與其他各部雜居,形勢還是比較復雜的,必須防范。
所以威武衛就屯駐在平郭之東,防衛東方來敵,保衛身后人民。
而且人口聚居之地,也更方便商業發展。目前而言,大將軍治下的政治商業中心,毫無疑問當屬徒河。但是次要發展的地方,平郭這里應該算一個。
因為方便與平郭東方之地貿易,進行經濟滲透,文化侵襲,久而久之,不攻自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