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為了提前出屋耕作,不至于染上風寒,或是染上了也不至于來一場病毒性流感,王言已經提前配藥了。有病沒病的,都喝一喝,反正也喝不壞。
百姓們走出家門,遵循著大將軍的指示,帶著希望的笑容,領取著耕牛、種糧、農具,又一次的開始了大建設。
在這個冬天,經過鐵匠、工匠以及躲在屋里過冬百姓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了五萬套王犁,以及上百個大水車的零件。
耕牛不多,只有兩千余頭,這是去年一路自幽州搶掠而來的。當祖宗似的伺候了一冬,到目前生了一百多頭小牛犢。這是因為牛的生產周期比較長,有近一年時間。生的這一百多個小牛犢,還是先前帶孕過來的。
生產之時,王大將軍可是特意過去當的獸醫教師,教了幾個自詡精通牛事,給地主老爺專門養牛的農夫。他這一冬,可是連口牛肉都沒吃過。
耕牛的稀缺,是一直伴隨了兩千年的。這種情況肯定得解決,圈牧場,大規模飼養,是必行之舉,要不然如何豐富食譜,如何吃肉。
兩千多頭牛,肯定是不足夠近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耕作,這個時候,軍隊的作用就展示了出來。牲口不夠,人當牲口上去拉犁,一個人不夠就兩個,兩個不夠就三個,權當鍛煉體格了。
相比起百姓,軍隊種地才是主力,他們開墾大片的軍屯田地后,還要去給百姓種地,前邊為公家的,后邊是自己家的。
對于軍隊的兵役年齡,現在并沒有完全推行。因為這不只是當兵這么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包括物質水平,醫療基礎,教育基礎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的。
現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歲,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時間,相比起生十個,只有那么三四個能活到十歲,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服役年齡,雖然現在沒有提到二十歲,但是也在收緊,各衛會慢慢的裁汰三十二歲以上,還不是軍官的老兵。
基礎教育,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好比現在,他就是印出了書,就是把蔡邕也弄過來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師者教書
至于造紙、印刷對于豪族的沖擊,基本是可以忽視的。因為這個根在教育上,在于國家選官體系上,無人教導,把書發的到處都是,有幾個認識字能看懂的,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過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樹。
而教育的基礎,是物質條件,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時間去學習進步,進而培養出一個什么遠大的目標。
同樣的,物質條件也決定了醫療基礎,看病要花錢,培養醫者要花錢,藥材要花錢,研究要花錢,如此種種。醫者,又決定了嬰兒成活,病人得救,保證了人民的生命,這又是決定兵役的一個基礎。
而兵役制度,又決定了保護生產資料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保證自己的生產所得,保證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斷的改善物質基礎,進而推行教育、醫療體系的建設。
漢代人民壽命,普遍在三四十歲左右,他們死于饑餓,死于嚴寒,死于疾病,死于兵禍。但以上種種之事都在向好發展,壽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