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遼東又是豐收的一年。
小冰河期肯定有影響,但是現在尚處于早期的萌發階段,東北未經開發,地力十足,故而四歲大熟。即便到了以后有影響,造成土地減產,遼東這里也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山下有地,山中有獸,河內有魚,草原有馬牛羊,家中養雞鴨鵝豕,大方向上互相調配補益,生活還是很安逸的。
在遼東軍民齊心協力秋收之后,王大將軍開始調兵遣將,劍指中原。
原駐扎平郭的英武衛移防房縣,守遼東腹地,保徒河、昌黎等地。興武衛北上長春,壓制高句麗、扶余。熊武衛駐防清平赤峰克什克騰旗,振武衛駐草原。
至于早已經南下臨渝的宣武衛,則是由黃忠統領,本著的就是距離近,方便老小子回來看兒子。
原駐防長春,周倉統領的威武衛,過清平,入草原,奔襲九百里下廣寧張家口。原駐阜新的廣武衛同樣入草原,由太史慈統領,先同周倉一起克定廣寧,而后兩方繼續合兵,占居庸。
毫無疑問,居庸是個好地方,要不然也不可能在這修長城。北面死谷,南面則是一馬平川。不過現在雖然也有長城,但是遠沒有明代時候那么雄偉。簡單概括來說就是,有防守,但不多。北面是依附的鮮卑,南面則是漢地,現在又是劉虞領幽州,老小子跟鮮卑的關系處的比較和睦。
所以居庸這個重要關隘,只是有些尋常的必要守備罷了,沒有太多人。而且早在三個月之前,王言派宣武衛南下臨渝,就已經給劉虞搞的神經緊張了,直接調了兩萬大軍,頂在宣武衛前邊呢,所以這個時候劉虞的目光是沒有功夫關注后邊的,就算關注到了,他也沒有余力在短期之內集結部隊。
甚至這兩萬兵馬,還有公孫的一部分。雖然名義上公孫瓚是劉虞的手下,但公孫瓚現在是薊侯,還拜了奮武將軍,幽州兵馬實際上是被公孫瓚掌控的。劉虞治政寬松,廣撫流民,想削減兵力,遭到了公孫瓚的反對,倆人由此開始不對付。
現在合力派兵抵擋宣武衛,是都知道王大將軍兵強馬壯,狼子野心,而且公孫瓚還記著當年令支城下羞辱之恨,他可不會讓王言好過。
就這種選手,王大將軍可以肯定的說,他沒了
而居庸北邊的鮮卑部隊,都被廖化調理過,兵力缺損的厲害,就算重新組成了戰斗編制,戰斗力也不強大,基本沒什么阻力。
而就算在居庸遭遇了頑強抵抗,短期無能攻下,王言也有變招。那就是不管幽州,直接分兵襲取平城大同,如此既可圖并州,又可繞路河北之地,從后邊打穿幽州,與宣武衛成東西夾擊之勢。
他現在的兵力調動,是為了圖幽、并二州,而不是為了現在占領。否則他都不用動腦子,明時皇太極是如何打入京畿之地圍困京師的,他把那個路線搬過來一用,雖然千多年的時光有些地質變動,但大體都還是沒問題的,如此一戰就能打下幽州。
不過雖然遼東四歲大熟,但是還不足以支撐整個幽州之地的發展。所以目前的部署,在于遏制咽喉,把釘子狠狠的楔進去,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如此掌控著要地,慢慢的收攏百姓,組織生產,劉虞、公孫瓚不攻自破,輕取幽州。
也不用什么高深的兵法,靠著強大的底蘊緩緩橫推,運籌帷幄全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