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冬去春又來。
河南路的大地上,是希望的春種景象。司農的官吏,以及專門研究農業的人,在各處忙碌著指導百姓種植。百姓們以家庭為單位,在田間地頭揮灑著汗水。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衙門里的衙役,各處的兵丁,成規模的用人力在幫助貧困戶翻耕播種。
正在這春和景明,一派希望的時候,王言拿著扇子,帶著幾個跟班的小吏,在夏州城外查看著春耕的情況。
河南路的治所理所當然的在膚施,不過為了方便對前線的管理,王言將治所遷到了夏州。他得頂在前邊,不能躲在后邊。
如此西面西夏,東面契丹,在信息傳遞上更有優勢,在加速這邊的地區繁榮,人口融合等等,都有相應的優越性。
趙宋雖然不行,雖然外擴無力,但是不耽誤士大夫們從上到下的不把外族當人看。他們對自家百姓不好,對外族的百姓更不好
他在這邊的政策,其實是飽受質疑的。不過是他沒花朝廷的錢,又把這里繁榮起來,這才不過多逼逼罷了
這里的土地相對來說地力不足,在過去的時間中,王言把他知道的農業辦法都傳了下去,什么漚肥、深翻、輪耕、套作之類。
此外他還搞來了棉花進行種植,如此長的時間,棉花的種植其實早就開始了。以前在杭州的時候,他就找來了種子,現在那邊都有棉衣了。
只不過因為糧食產量不足,一旦沒有規劃的讓百姓們亂種,那就是全國糧荒。這一點,官員們當然也有認識。所以只是在各地區,或者說是官員的各個家族的土地上耕種一些,大家都穿棉衣、蓋棉被。
當然也少不了有心人大肆種植,一方面出售棉花,一方面惡心的降低糧食產量,他們再賺一筆。王言聽說了以后,全給辦了。到現在肯定還是有人偷偷種,卻也是在可控范圍之內。控制不住了也沒關系,殺就是了。把大戶全抄了,糧食足夠全國百姓吃三年。
現在王言主政的地盤大,他自己就可以調控,所以也就在這邊官方支持耕種棉花。
另一方面,這一次的地盤擴張,他還得到了毛烏素沙漠南北兩端的草場,可以牧羊、放牛、養馬,在他這邊駐了一個馬監,有負責馬政的馬官以及育馬的專業人士,配出來的馬都留在了他這邊,他正在積極擴軍。
眾所周知,河南路軍隊,乃是天下第一強軍,沒打過敗仗
至于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自然還是土豆、地瓜、玉米等等,這一點,他也早都已經部署過了。他在海鹽有一家船廠,目前還在攻克大船的建設。
近海航行的海船已經有能力建設,組成了船隊,往東南亞那邊來回貿易,也在那邊收購糧食,以及在那邊建設了幾個面粉廠,把糧食打成面,長久保存,一船一船往回運,給大宋修著墻角,也自己囤積糧食。
還在默默的準備、滲透之中
其他的什么修路架橋水利工程,學堂、書院、圖書館、糧倉以及其他的各種功能性建筑,還有其他的什么磚窯、鋼廠以及配套棉花出來的棉服廠,還有各種的礦廠之類的這年代的工業建設等等。
哪怕現在春耕也沒太耽誤時間,因為先前俘虜的西夏軍卒以及處置的官吏、流氓、大戶都還在,他們很好的承擔了各種的建設工作
“阿郎阿郎”
遠遠的,傳來小棟梁的喊聲。
王言停下腳步,啪的一聲展開扇子扇著風,等著小棟梁騎馬過來。
“阿郎,二位娘子和少爺到了。”
“都要當爹的人了,還這么冒失,讓別人過來跑一趟不就是了。”王言小小的數落一句,對著左近的官員擺了擺手,“散了,自去做事。”
說罷,便上了馬,帶著幾個隨從一起,打馬往城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