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過來,你不要過來……啊!”
王言是針對穴道動手,外面一點兒傷都看不出來。他可以讓人沒有傷勢的快速死去,也可以讓人患上不治的病證,在幾個月以后死去。時至今日,他的手段已經堪稱匪夷所思。
所以不出意外的,十分鐘以后,在王言的幫助下,治好了秦忠德嘴硬的毛病,也找回了那么一些不敢提及的記憶,已是徹底的老實了,問啥說啥,說啥是啥。
據他交代,案發那天下午,他同人在街上無聊的游走。當時街上人少,馮曉玲又是一個人行走,就動了歹心。兩人合伙,把馮曉玲拽進了巷子里。
本來是想要搶錢,但是馮曉玲激烈的反抗,不得不把人打昏,而后另一個人就起了更歹的心。找了麻袋繩子將人綁縛裝了起來,用自行車帶到了郊外廢棄的房屋,而后兩人對馮曉玲進行了奸污。
又因為害怕馮曉玲走脫以后,報警抓了他們倆槍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人活活掐死,連夜拋尸鐵路。
同伙的消息當然也交代了出來,而后王言三人組直接出擊,把人給抓了回來。分開審訊,兩人狗咬狗,證據什么的也就全都找到了,調查一番形成文字,倆人便可以排隊槍斃……
雖然案子破的過程有些戲劇,但結果總是好的,兇手有了懲罰,死者及家屬都有了交代,王言等人也都再立新功。
人們對于王言三人組能破案,已經是有共識了。所以也沒什么太大的波瀾,充其量就是感嘆一下點子高,運氣好之類的。
就連老胡現在都不再顛顛的湊過來,因為早都已經習慣了,穩坐釣魚臺,他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是。
當然,人們對于三人組又破了一個命案沒太大感覺,但另一件事,卻是讓他們激動了起來。那就是在偵破這一次案件之時,王言對死者尸骨做出來的鑒定,將年齡范圍縮小到了兩歲之間,并精準判定。
這無疑讓同志們都興奮起來。他們深深明白王言對于足跡鑒定的水平,到底多么的準確,都已經捧成權威專家了。雖然檢察院與法院目前還不能把王言的判斷當做切實的證據,但也不否認王言的判斷。
按照王言的說法,按照尸骨鑒定年齡的水平不比足跡鑒定差太多,可以把年齡范圍精確到一兩歲之內,而不是像尋常法醫那般一整就是三四歲,這其中的差距可太大了。
就好像這一次的奸殺案一樣,還有不少的懸案是可以如此操作,從而找到死者身份的。這年月確定死者身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是尸體還有臉,想要確認身份那也是相當不容易,何況是破壞了面部的呢。
而王言說,尸骨鑒定比足跡鑒定差,是因為實操經驗較少的關系。他們深深知道王言足跡鑒定水平,那么對于同樣水平的尸骨鑒定,自然充滿期待。
所以那還有什么說的?
在這一次的奸殺案確認告破,大家都知道了消息,但是又還沒有徹底的結案之前,就已經有人把骨灰盒擺在了王言的面前,讓他做鑒定……
老胡想了一下他們大隊的地盤擺滿了骨灰盒排隊的畫面以后,樂呵呵的把王言送去了殯儀館,讓王言就在那看。有需要的,自然也會去殯儀館找他,直接現場拿了骨灰過去。
殯儀館的工作人員開眼了,除了哪個領導、名人之類的人死了以外,他們就沒見過這么熱鬧的情況,而且還是持續的熱鬧,從來沒有這么多的生氣。
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王言也還在做著足跡鑒定。寧陽各單位的人過來找,便也就知道了王言現在駐殯儀館提供技術支持。白天看尸骨,晚上斷足跡。
一點點的,消息便也就擴散了,外地的都知道了。但是因為骨灰盒不好拿,而且也要觀望一下王言展示出來的新技能的威力。
然后他們在殯儀館排隊的時候就感受到了,不斷的有人咧著嘴過來報喜,各單位都了解到了,便也就各自的動起了心思……
王言手下多了好些人,有省廳的,有市局的,還有省內其他各地鐵路系統的,以及其他各市局的技術人員。他們要么會足跡鑒定,要么會尸檢。
這是上級領導找王言談過以后,各單位安排過來的人,相當于開了個進修班。
以致于王言現在已經做不了案子了,轉而開始培訓技偵人員,提高整體戰斗力。并且在他掃完了寧陽的殯儀館,鑒定了所有需要他的尸骨以后。經由鐵路系統以及省廳的共同安排,去往除了寧陽以外的其他十三個地級市,提供技術支持。
好像孔夫子出行那般,他王某人出去也是帶著一大堆的弟子,事實上的形成了一個專家技術團隊,在上級單位、領導的綜合統籌下,于全省開展了一場集中突破積壓案件的行動。
這件事并沒有超出王言的預料,因為人才稀缺,什么人才都稀缺。他一個人有多少精力?這就是必然的事情。
事實上哪怕沒有專門組織,來找他看足跡的人也都是會看足跡的人。每一次做判斷,他也會順勢的給人講一講。
只不過這一次,他是專門開課,成系統的教授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