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給由畢部定力了規矩,確定了個人的牛羊上繳部族的比例,這一筆財富是給部族的戰士們訓練、撫恤的,余下的那些,全是個人的私有財產。由畢這個大汗,也只不過是一個聯盟的代理人而已,對于部落,他沒有絕對的掌控。
因為有了更好的日子,牧民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再回到從前的。由畢敢翻天,牧民們就敢集火干死他。
也是因此,王言這個長生天賜福的大恩人,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對由畢部的長久影響力。
同時他也可以利用榷場賺錢,再以由畢部為基礎,輻射草原做買賣,他能賺的盆滿缽滿,也能養活許多的兵勇。
當然這一切都要等到這件事落實以后才行。
于是王言看到了帶回來的回信,楊廣說他會給楊堅上書,把事情說明白,再給王言請功,又說了一大堆的褒獎之詞云云。
只看潦草的字跡,楊廣的好心情就透紙而出了。
王言收好了信,抬頭看著排列整齊的五百人,大喝著開始訓話。
“要做什么,爾等皆已明白,一個月,就一個月!只要堅持住,有命活下來,大家的好日子就來了。你們的情況,比我們第一批的兄弟們要好太多。剛來草原之時,我等百余人什么都沒有。到了現在,我們有可戰之兵三千五,算上你們,那就是四千。
不過你們也不能放松,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情況并不樂觀,目前圍堵我們的兵力大約在一萬五千左右,我們又要護著老弱牛羊馬匹遷徙,被他們圍著打,眼下只有南邊沒人,余下的方位都有突厥人圍攻。”
王言沒有夸大其詞,實在是他打的太猛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吞了一大片的部族。開始的時候是他親自帶隊進行吞并,后來是他分了兵,讓追隨的突厥人去四處吞并其他的部族。
一個月的時間,方圓百里以內全被掃了一遍,如此才能滾雪球一般的壯大到今日的地步。
如此長的時間,突厥上層當然能夠反應的過來。他們趕緊派人召集部隊,對王言進行圍攻。每一次都被王言率領突厥兵馬打的落花流水,或是正面沖陣對壘,或是游擊調動,分散合圍,戰法靈活多變,打的來敵潰不成軍,找不到北。
就這么,王言一路打,都蘭可汗一路派人增兵,一步步的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主要也是因為草原太大了,通風報信招呼人都得個幾天的時間。突厥的組織、動員能力也沒有那么強大,大軍出征還要準備足夠的糧草物資等,短時間突厥沒有辦法拉起隊伍來。
王言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再加上他本身的戰力、武略、統兵都很強大,這才造就了現在的局面。
否則真等突厥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他也干不過。畢竟那是絕對的力量,光是散開包圍,都能給他圍死。
當然想要打敗他,也必要十萬、二十萬的大軍才行。甚至于十萬都不夠。
畢竟他是在草原上作戰,什么東西都可以舍棄,也沒有后顧之憂。但是突厥這邊,要抓他,還要防備他偷襲,防備他破壞后方,再加上他本身的游擊能力,十萬大軍,在王言眼里也是土雞瓦狗。
十萬大軍真的分散在大草原上,局部對戰的兵力就沒有那么多了,反而是他占優勢。
如今突厥才聚集不到兩萬人,之后撐死也就是三萬人,這個兵力都不夠王言打的。
同時楊廣也跟王言這邊建立了聯系,派了人來記錄戰況、軍工,在度過了最初的每日的消息傳遞的時間以后,于是楊廣每天都能收到消息,感受到了王言統領著突厥人組成的軍隊,爆發出的強大戰斗力。或者說,完全就是王言強大的統帥、戰將能力。
今天小勝殺五百,明天大勝殺一千,后天小勝殺三百……報捷的戰報一天一封,堆滿了楊廣的案頭。
于是楊廣的野心也隨著王言愈加變態的戰績膨脹起來。
他腦子里有很多偉大的事情,如此猛將在手,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