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在揚州很清閑,什么事都沒有。
主要原因在于,經歷了南方叛亂以后,南方豪門認識到了,現在的大隋蒸蒸日上、權力集中,兵精將廣,他們掀不起什么風浪,做不成改朝換代的大事,自然也對抗不了北方豪門大戶。
楊廣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機會。不能改朝換代,那就影響下一代。于是不用楊廣跟他們對抗,不用王言抽刀子砍人,他們沒有絲毫的反抗,直接光速滑跪,要支持楊廣上位。
楊廣感覺很沒意思,王言感覺更沒意思。
于是王言有了船塢,有了造船的匠人。等到了真正的春風十里的時候,楊廣‘不經意’間聽說王言整天在侯府里炒茶,于是王言就在洞庭湖邊有了一大片的碧螺春的茶園……
相比起楊廣整天的進行各種的行政事務,跟著王府的一干參謀研究揚州規劃與發展,每天跟江南士族宴飲談判,王言這個揚州軍事一把手實在是太無聊了。
楊廣懷上柔了,不跟南方豪門來硬的,就沒他的用武之地。而揚州的府兵,都就地征調,隨著楊素追著叛軍一路砍到了泉州去。揚州本地只留下了一千多府兵,駐扎在江都。
這種敏感的時候,這些兵馬肯定是不能進行調動的。要保證江都的穩定,保證楊廣的安全,保證隨時有對揚州大戶動刀子的實力。
所以王言也沒什么軍務,只是去給這些人講了講規矩,安排了訓練,隔三差五的檢查一下也便是了。
除了偶爾的楊廣問一下他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意見,其他時候不是炒茶,就是研究造船,少數時候去到他在這邊的,來自本地大戶送給楊廣的,楊廣又賞給他的農莊里去,解決一些莊子里的問題,收一收莊戶們的人心。
他就是三板斧,減租子,修莊子里的水利,再忽悠寒門士子來給莊里的孩子們上課,教他們讀書識字。剩下的,無非就是莊戶們各家有一些困難,借一些錢,或是農閑時候操練一二,別的就沒什么事了。
其實王言也沒做什么,甚至于都沒花什么錢,畢竟莊子都是白來的么,他再投入,也不會再投出一個莊子幾百畝地的錢來。
但收獲的卻是幾十上百人的耿耿忠心,莊子里的男丁都愿意賣命。因為王言對他們太好了,好的他們受寵若驚,甚至于開始時候都睡不著覺,總得忐忑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過來。但心里還是總惦記著,不死一死,感覺對不起侯爺的大恩大德。
王言當然不用他們死,老老實實的過日子搞生產,操練的時候認真練就足夠了。可能用不上,可能用的上,但練一練總沒壞處,出門在外,大家一起結陣迎敵,膽氣足,腰桿硬,不至于被誰欺負了去。
除了這些事,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在培養水軍。等到造好海船以后,讓這些人出海做事。
初步規劃的目的地,就是后世的東南亞區域,主要以越南為主。那邊的土地一年三熟,地利充足,土壤肥沃,種植水稻得天獨厚。
從那邊進口糧食回來,可以解決很大問題。而后再向周邊探索,進行海貿賺取錢糧,同時積累造船經驗技術,以及積累船只數量,賺來的錢糧補充消耗,最后進行遠航,去到大洋的彼岸,弄回那邊的種子,回來再研究個十幾二十年。
如此再加上其他的本地良種的培育、改良,雖不能讓百姓們全都吃飽,但卻可以保證沒人會餓死,都能吃上飯。
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提升肉食的產量,百姓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這都是成熟的路線,王言有著充足的經驗,可以很好的解決古代的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解決辦法,肯定是要揮刀向門閥士族,否則這幫人不老實,盡壞事兒。不給他們殺服了,那他們就不服,總搞些陰私算計,敗壞帝國根基,這是不可饒恕的……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兒了,楊廣肯定是要持續打壓門閥士族的,到時候順手就都給弄死了……
一直無聊到了四月,天氣已經熱起來了,揚州的生機也恢復了許多,已經正常的生活生產了。
作為揚州治所的江都,街上不說人流如織,卻也已經很有幾分熱鬧的意思。
這一天,王言隨著楊廣并揚州官吏、大戶,出了江都城外十里,迎接班師回朝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