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情我知道,去縣里開會的時候就說咧,你這個工具設計的好哇,機械廠的業務員跑出去賣了不少,夠機械廠吃兩年的。”
“有了工具,生產效率高了不少。我們訂單有上萬件,處理過的木材都沒地方放了,大隊又沒電,這邊也處理不了。我想著弄個廠子,把我們的學徒工全都弄過去,生產速度能快不少。”
張書記想了想,說道:“還在縣里?社里不行嗎?”
“行啊,地方夠大,電能供得上,學徒工們有地方吃住就行。社里到縣里就十里地,路也好走,到時候在社里生產了成品,運到哪兒都方便。”
張書記高興了:“我以為你非得往縣里奔呢,在社里好哇,你們大隊的年輕人都學木匠了,正好到了社里,我們在給下邊的各個大隊都攤派一些名額,讓他們跟你們一起干,你說呢?”
“我覺得劉漢文同志是個思想覺悟過硬,勤勤懇懇為民的好干部,應該到更合適的位置,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你小子。”張書記好笑的搖頭,拍著王言的肩膀,“你是個靈醒的,事情看得透,這事兒就這么定了。”
好局面是白店大隊打出來的,到了社里關系亂,事情多,那么在領導層中,當然要有白店村的人能說的上話。毫無疑問,劉漢文就是最好的人選。
“還有別的事兒嗎?”
“有啊。”
“你是真不客氣啊,說吧。”
王言說道:“叔,你是知道的,我以前做家具那可都是能出口的。雖然咱們現在的材料不好,手藝不高,但總也是批量的生產制造,樣式也新穎,我覺得咱們可以往外面走一走。”
“怎么個走法?現在縣里的訂單你們都做不完,還要往哪兒走?”
“訂單做不完是因為人少,要是在社里開了廠子,各個大隊都來了人,學上三五個月都能干活,到時候生產就快了。
可那個時候縣里該買的、該換的都完事兒了,也就是做一些小單子而已,再想有現在這樣的盛況就不可能了。咱們得有憂患意識啊,叔,我覺得咱們應該再向上走走,把咱們的家具鋪子開到市里去。如果可能的話,咱們也應該去廣交會,試試看能不能賣給洋鬼子。
當然,我知道廣交會的名額比較珍稀,各個單位都打出了狗腦子。咱們不要名額,要的是讓上邊知道咱們過去了,在那邊有了訂單,能跟那邊溝通,讓咱們賺這份錢。”
“咱們縣都找不出一個翻譯來,還廣交會呢,你可真敢想。”
“我會啊。”王言也不證明,擺了擺手,說道,“叔,反正你就奔著這兩點使勁,做成了哪個,咱們都能賺大錢。到時候訂單好幾萬,十好幾萬,咱們再拿錢擴大養殖、種植規模,那時候咱們和川公社可就大發了。”
張書記沉默著,沒有回答,眼睛卻是亮的不行……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