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王言清楚,現在正處于國際形勢激蕩的時候,正大搞三線建設,是為了在本土發生戰爭之后,利用西部、西南部地區的戰略縱深,進行戰略轉進,留有防守與進攻的余地。
各市、縣的產業建設也以此為基礎,保證在戰時可以產出各種基本的物資,爆發出最大的戰爭潛力,就地防守反擊。
但該提出還是要提出的,集中資源才能辦大事兒,有的縣的產業都是半死不活,就應該協調一下,保證各地方有能力生產就行,不必要過多的投入,真到了戰時再擴大規模也是來得及的……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些城鎮化與城市化的發展問題等等,總而言之就是有著相當的預見性,卻又沒有什么要挨批的過激的言論。
而后王言便安穩的在西工大就學讀書,鉆研理論,耗時半年時間寫出了一本‘思想與發展’,論證了思想的精神內核不變,但在表現形式上,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同時也論述了思想與發展的關系,闡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也論述了思想,與世界格局、發展的關系。
從民生到政治,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從哲學到事實,全方位的論述。
他表示,理論是干出來的,國際地位是打出來的,充分體現了其實干鷹派思想。
此書刊印許多,有人批評,有人肯定,在受到了肯定以后,就沒有批評了。由是,王言的思想理論得到認可,他也因而成為了有建樹的,受到絕對主流認可的理論學者。
他的書還是很受歡迎的,一開始的時候是小范圍的傳播,后來被認可以后,就加印了許多,由政府、單位等人員購買,他們要積極學習嘛。
等到報紙上報道了王言的力作以后,人民群眾就積極購買,他們把王言的報告當連載的故事看嘛,王言都出息到這種程度了,他們當然也要買來看看的。
王言也沒有把這本書寫成那么枯燥的專業性書籍,沒有那么嚴肅,人民群眾看起來雖然難免理解困難一些,但其中的不少段落,還是有點兒幽默在的。
所以在這樣的年代里,王言憑借著這樣的一本書,順便也成為了戰績可查的著名作家。也就是這時候稿酬停止了,否則王言憑著這一本書,也能實現財富自由了。當然他本身就是自由的。
因為等他發表了書,于西工大畢業之后,跟新界大家族合作的涼茶廠,給了他第一筆分紅,數額達一百萬港幣。
這正經也是外匯了,尤其王言還讓他們換了美刀這才匯過來的。
王言并沒有過手,直接劃到了林縣的賬上。
這一筆錢是早都說好的,用以進行林縣的植樹治沙工程。包括打井、購買樹苗以及給種植樹木的相關人員進行補貼……
王言的這一行為,又受到了表揚與肯定。
全國人民看完日報上的報告之后,人都麻了……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