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么,現在是干活的時候,等到干了活以后,自然有小吏給一支簽子證明此人勞動了足夠時間,憑著簽子到粥棚排隊領粥。
既干了活,又賑了災,是兩全其美的好法子。
“三老爺好。”
“三老爺!”
“三老爺,我聽說縣里糧食不夠了!是不是真的?”
“說是抓許大戶,就是為了籌措錢糧……”
……
百姓們都熱情的跟王言打著招呼,甚至膽大包天的敢說沒糧食了,敢打聽衙門里的情形。
王言跳下了馬,找了個高處站了上去。
“鄉親們,糧食確實是不夠了。但是大家不要怕,我們總有辦法。今天抄了許大戶家,得了兩千石糧食,夠吃幾天了。陛下心有萬方,過了這么久,咱們這邊遭災的消息肯定也到了陛下的耳朵里,救災的糧食肯定已經在路上了。所以糧食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王言擺著手,說道,“另外我還要跟縣里的其他大戶說一下,你們也是淳安人,眼下淳安遭此大難,不好關起門來自己過日子的。
我希望大戶們做我淳安的好百姓、
好商人,有毀家紓難的奉獻精神。畢竟你們祖輩在這里賺著鄉親們的錢,現在正是到了你們回報的時候了,我希望你們做出正確的決定。鄉親們說,應不應該?”
“應該!應該!我家以前三十畝地,現在就剩五畝了,都抵給劉大戶了。”
“對……”
王言振臂高呼,一呼百應。
缺糧是事實,百姓們都聽說了缺糧的事情,想要掩蓋事實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再承認了抓許大戶是為了糧食,就是安定民心了。接著他又說讓縣里的大戶都主動奉獻,那就更給百姓們安心了。
反正大戶們也跑不了,糧食就在那呢,肯定能應付一陣子的。糧食不夠吃,和即將斷糧,和已經斷糧,這之中是有巨大差別的。
至于大戶們的惶恐,那就不是王言該考慮的問題了。
王言又騎上了馬兒,到了另一處所在巡視。
“三老爺好。”一個壯漢光著膀子,咧著嘴跟王言問好。
“大柱啊,不是讓你領著兄弟們維護秩序么,怎么也干上活了?”王言和藹的看著他。
這人是齊大柱,淳安縣普通的一個農戶,因為這場風波混出了頭。他帶著青壯們搶險救災,隨著戚繼光殺倭寇,給戚繼光做親衛,給胡宗憲站過崗,結好海瑞,后來因為人淳樸,以及猿臂蜂腰螳螂腿的好身體,被錦衣衛看重,加入了北鎮撫司,成了十三太保之一,還給嘉靖磕過頭。
對他這樣的普通農戶出身來說,可真是洪福齊天,干到頭了。
齊大柱憨厚笑道:“大家一起干,做的也快一些。而且也沒什么秩序要我們維護,都是自己的家,大家伙干的認真,沒有偷懶搞破壞的。”
“這話說的好,自己的家,就要自己用心的建設。”王言滿意的拍著齊大柱的肩膀,“咱們現在先把路給疏通,之后就讓大家伙都回去收拾各自的家里。到時候我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想個法子,讓大家伙花最少的錢蓋個新房。”
“什么?要給我蓋新房?”齊大柱瞪大了眼睛,扯著嗓子喊道,“大家伙兒都聽見了嗎?三老爺說了,要給咱們蓋新房!”
“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