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的級別實在是太低了,浙江的事情他根本沒有插手的機會。
以前能對事情有影響,是因為他是淳安的話事人,而那時候淳安是中心。所以他動作一番,對于事情就有那么一些影響,也在嘉靖、裕王、嚴黨三方都有了名字,為人所知。
然而現在改稻為桑已經過去了,圍繞的是沈一石引發出來的巨額貪墨問題,直達天聽,多方斗法、妥協。自然沒他的份了。
畢竟他一個小小主簿,換算一下也就是個副處級的干部,跟這種中央督辦,封疆大吏及下級的眾多干部都有牽扯,甚至牽到了
類比到后世,相當于浙江一個小縣的縣常委,跟中央督辦,眾多高官、廳局級官員牽扯,并隱隱指向上面的那幾把椅子。
除非王言跟涉案的人員有關系,他才能被調查、被處理,否則哪里有他多嘴的份,知道消息都是錯。
至于打倭寇,現在的主要戰爭地點在臺州,其它地方的倭寇都是騷擾牽制的,不成大氣候。何況淳安境內,別說倭寇了,就是那些耍兇斗狠的人們也都被收拾服了,全都在老老實實的搞生產。淳安不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也沒有差太多。
而王言又不可能親自帶兵去各處剿殺倭寇,先前軍情緊急也就罷了,現在自己內部無憂,外面的還輪不到他來管。
所以一切都還是那么自然的發生著,胡宗憲領導戚繼光等打倭寇,打出了臺州大捷。海瑞審案死頂著,過往的事情全都給翻了出來,讓上上下下都難為的很。趙貞吉挖空了心思,想著怎么各方圓滿,又滿腦袋包的到處籌措軍需。
“海瑞,我不問你審案,我問你軍需。”
巡撫衙門,趙貞吉看著直挺挺站在面前,瞪眼看著自己的海瑞,心中也是萬般無奈。
但他面上不顯,說道,“淳安周遭數縣送來文書,舉報你淳安目無綱紀,私自領鄉勇越界執法,查抄通倭大戶之家。”
“軍情緊急,不容延誤,自然便宜行事。”海瑞說得硬邦邦,“中丞大人是想讓淳安把查抄的浮財拿出來充作軍需?”
“抄了那么多的大戶,幾萬兩銀子總是有的。你們淳安的軍情再是緊急,還能急得過胡部堂抗倭?我告訴你,胡部堂剛剛在臺州大捷,打的倭寇大敗虧輸,往海外逃亡。這個時候軍需不利,誤了軍情,你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這個責任是中丞大人的,不是我的。”海瑞淡定搖頭,“而且實不相瞞,中丞大人應該也是知道淳安主簿王言的,淳安真正做主的人是他,不是我這個知縣。”
“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作為上官,壓制不住下屬的官員……”
迎著海瑞的目光,趙貞吉閉嘴了,因為他想起來,面前的這個海瑞他也沒壓制住……
海瑞說道:“中丞大人或許不知,下官沒有去淳安赴任之前,淳安便是王言主事……鄭泌昌、何茂才妄圖誣陷淳安災民通倭……何茂才為什么不敢去淳安?他怕王言直接把他給綁了。
而且王言研究出了紅磚、水泥,近來又研究出了白琉璃,直接獻給了陛下,陛下分潤他半成凈利。因他好嘴貪吃,每餐必有酒肉,他又身無長物,陛下念及此,還讓人專門先給他送來一千兩銀子,讓他享受華服美食。
中丞大人,如此種種,莫說是下官,便是你趙中丞,可能在淳安壓制王言,可能奪他的權?我實話告訴你,不用王言說一句話,你在淳安就是寸步難行。”
趙貞吉蹙起了眉:“陛下給他分紅,還給他一千兩銀子享受?”
“正是!”
“難道軍情還不緊急嗎?你淳安的百姓是百姓,別處的百姓就不是百姓?海知縣,或許你不清楚倭寇對我大明造成的損害……”
于是海瑞對趙貞吉開噴了,說他父親就是死于倭寇之手,又細數過去許多年來倭寇對大明的侵擾,給趙貞吉說的啞口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