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斟酌了一下,還是出聲提醒:“威逼過甚,恐生大亂。”
王言笑呵呵的:“俞將軍說話忒沒志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廉頗老矣,也尚能飯。有大亂又如何?誰亂殺誰,平了就是。而今我國朝安穩,想更易神器,是癡人說夢,癡心妄想。亂子是一時的,百姓們的安穩富貴才是長久的。”
“治中,到時候亂的就是百姓。便是現在的倭寇,其實也是我大明百姓,因為做海貿有利可圖,燒殺搶掠成了性……”
王言擺手,打斷了戚繼光的話:“那就不是百姓,是畜牲,不必心生憐憫,殺就完了。當然如果能活捉的話,我是傾向于活捉的。一路進京,二位也都看了順天府的情況,到處都是工地,這些人正是上好的勞力。吃的少,干的多,死了也就死了,多好啊。
人嘛,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他們禍亂其他百姓,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搶來了錢財喝酒吃肉,歡呼痛快,都享受過了,不能到死的時候說后悔了,說以前不對,想要個機會,他們也沒給那些受了禍害的百姓機會。得公平啊,二位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俞大猷笑著附和:“還是治中看得明白。”
“老將軍,不用這么客氣,太生分。”
王言笑道,“你們稍稍打聽打聽就知道,雖然我在這京里沒有好名聲,都罵我記仇、壞、貪、狠、毒,可沒人說我心眼兒小。到現在為止,遭了十數次的襲殺,我都沒有死追著不放。
是陛下照拂,廠衛這才掀起大案。要殺我的,我都不記恨,二位將軍還是自己人,說話自然一些才好。我不是那些小心眼兒的人,他們沒有容人之量,得勢不饒人……”
王言的話給俞大猷和戚繼光給干無語了,他們當然早都打聽了王言的種種,也沒見王言饒了誰。哪怕沒整死人家,也讓人家掏了老大一筆銀子出來。
當然也不是沒有正面評價,人們都承認王言很大方,對自己人是真的好,也承認哪怕王言貪財,但實際上他本人是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人物。
畢竟王言貪了幾十萬兩銀子,也沒見他的生活多奢靡,只不過是眾所周知的吃的好,余下的銀子都用來養肉食去了。盡管很看不上,可但凡有點兒認識的,也該知道王言養肉食真是大功德,將肉價壓了下去,讓更多人能吃的起肉。
別的不說,就是京城的飯店里,各種的肉菜價格顯著降低。同時也因著王言喜歡吃,導致城里新開張了不少羊湯館子、火鍋館子……
見二人沒接話,王言說道:“說回正題,船隊接下來的發展還是擴大規模,增添人手,提高海軍的戰斗力。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上,增強運力,更多的將海外的東西運回來,解決咱們大明本土的問題。
比如糧食,我大明的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也就勉強夠百姓們都吃上一口。可因為種種原因,實際百姓們吃的就更少了,甚至這順天府還有不少餓死的,這可是天子腳下啊。
過去兩年,船隊不斷的運送糧食,讓整個順天府的糧價穩定,沒有一個人被餓死。這才是大事情。我讓人弄了釀酒、做掛面等等,能更大的利用糧食,更多的豐富種類。回頭我讓人南下,跟船出海,在南洋建起作坊來,今年應該能賺的更多。
除了才說的幾點,還有沿途的碼頭補給,這是重中之重,航道能不能穩定的控制在我們手里,就在沿途的碼頭,就在于充足的補給,在于穩定的后方。
剩下的就是胡部堂的事情了,二位配合他做好事情就可以。”
戚繼光應聲點頭,俞大猷聽見胡宗憲的名字則是有一些不舒服。
這很正常,因為當年打倭寇的時候,俞大猷和戚繼光將倭寇打的大敗虧輸,由于先前圍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憲認為不宜再圍攻,就將倭寇給放跑了,而后追著殺。然后這件事就被彈劾了,胡宗憲甩鍋給俞大猷,俞大猷差點兒被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