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放心,此次打仗的功勛認定我也在盯著。京城這邊,權貴大戶們都罵我是狗,我這條狗就死死的盯著他們,誰敢在這上面動手腳,我就讓誰全家不安寧。”
這是王言給的保證。
打完了仗,這些有良心的將領,最難的就是手下的功勛、撫恤、賞賜問題。辛辛苦苦賣命干的仗,撫恤沒多少,賞賜還落不到實處,下邊一大堆升官兒的還上不去。這些問題最終都堆到了上邊的將領身上。
結果就是上面對將領不滿意,下邊也對將領不滿意,兩頭不討好。
要是沒良心的就舒服多了,但顯然俞大猷、戚繼光等此次東南平倭的將領,都還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也是此次借著打仗的機會,王言算是在一眾的領兵的將領中有了相當良好的口碑。畢竟打仗就是打后勤么,這一次王言給他們進行后勤保障,那可真是舒心。
在京城發動漕運送糧食,在福建、兩廣發新寶鈔,直接給胡宗憲、譚綸兜底,凡牽扯倭寇的一律緊急抄家查辦,程序后補。也就是說,譚綸、俞大猷等人覺得誰通倭,誰就通倭,先把人辦了再說,有問題都算王言的。
同時王言又調動了湖南、湖北、安徽、巴蜀的資源,來給東南提供保障,還順勢查辦了一大批漕運相關的人。
當然就如同王言與嘉靖說的,他當不了首輔,這些地方的官員們當然都不聽他的話,是他跟呂芳合作,壓著各個衙門以及地方官府辦事的。這其中的沖突,利益糾葛,那就太多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王言給這些將領們提供后勤保障,讓他們自從當上軍官領兵以來,打了最爽、最輕快的一仗。
中間環節的各種貪腐,王言直接遠程揮刀,砍了幾十人,最大的官兒是知府,譚綸砍的,戚繼光的部下執行的,廠衛監行。這事情現在朝堂上還在爭吵,還在彈劾王言。
不要前線的將領催促,押送補給的隊伍自然就是玩命的趕,催不催都是一個樣,盡最大努力的在輸送。
主要原因在于,王言借著這一次的戰事,在各地都開了皇家銀行的分行,發出去的全都是寶鈔,別人必須得認,不認就成軍需了。
他給運輸的軍卒、百姓發錢,錢又能花得出去,花不出去他們甚至賺的還更多,那自然主觀能動性就拉滿了。
總結下來就是,王言就是靠寶鈔提供的后勤,拿著空頭支票打贏了這么一場事關大明興衰的大戰……
也是靠著后勤,靠著空頭支票,讓一眾將領對他好感爆棚。他也算是借著這一仗,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這也是為什么嘉靖要說那些話,因為他已經看到了,王言正在攫取權力。對此,嘉靖是樂于見到的。
從私心來說,王言聽話能搞錢,從公心來說,王言辦事兒相當靠譜,治理地方卓有成效,是有能力讓大明走向偉大的,他嘉靖躺著就成萬萬古之一帝了。
李贄說太祖高皇帝是千萬古之一帝,那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自然就是萬萬古之一帝……
二人連連應聲說好,高興的給王言敬酒,喝的相當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