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猛的喝光了一小壺的酒,長出了一口氣,轉身便就龍行虎步的走了出去……
王言終究對這個帝國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大明這一臺戰爭機器終于緩緩的開動起來,這個原本逐漸走向沒落的帝國,又煥發了新的生機。
全國各地的物資,通過陸路、水路涌向九邊防線,伴隨著海量的物資運轉,也隨之不斷的有著官員們掉了腦袋。
如果是以往的時候,各地方、衙門的官吏們過手貪一些是不會出現太大問題的,畢竟本就是戰時,哪里都是一團亂麻,不是做的太過分都沒工夫理會。后續當然會有人死,畢竟事情總要有人負責么,但不會死的像現在這么多。
現在情況不同了,王言拿命主張開戰,輸了他就要死。那么這種情況下,誰敢給他拖后腿,他當然要先弄死誰。
當然王言沒有那么強的監察能力,他管不到那么遠。但是他也不需要去針對具體的某個人,反正最終的物資對不上數目都是能查到的。出去的時候多少,收到的時候又是多少,全都有記載。
他要針對的各個環節的人物的靠山,是徐階、高拱還是張居正,亦或是李春芳等等,王言是絕對有能力把人給踹下去的,可以狠狠報復的。
所以也不用王言親自出手,深明大義的徐階等人就已經對下邊高標準、嚴要求了,這是影響大明國運的戰爭,沒人能承擔得起失敗的責任。
光是王言一個人就能讓他們想死了,更別說王言代表的是嘉靖,是想要報仇,想要體現文治武功,要超越過往皇帝的萬萬古之一帝。
真讓嘉靖死不瞑目,以嘉靖如今更加強大的皇權,他真容易把這些好臣子都一起帶走,誰都別好……
此外還有海貿方面,所有的海商們都收到了通知,從海外運回來打仗所需的糧食之類的物資,官府花錢購買,并且還給予一定程度的免稅額度,以此刺激海商們將貨物運送到渤海灣。
這是比陸運、漕運更節省成本的,更大數量的運送方式。海運的周期也在可接受的范圍之中,畢竟本身這幾年大明的積累就梃足的,薊遼地區的糧食儲量足夠打上個一兩年的。這么長的時間過去,也足夠海運回糧食補給了。
至于海商們是否配合……那簡直是相當配合,都十分踴躍的表示一定在海外弄回來打仗的物資,并且強烈表示糧食免費支援給朝廷。
沒有一家一姓會天真的認為,這件事情是他們可以自愿決定的。自從幾年前東南平倭以后,東南大戶就再也沒有了討價還價的空間。等到俞大猷那邊將東南海軍徹底的經營起來,將原本屬于王言的船隊完全給官辦了以后,東南大戶就都成案板上的肉了。
市舶司重立,雖然收了不少的稅,但大戶們都很高興,因為那代表著他們活下來了,他們今后還有得賺。雖然賺的少了不少,但絕對不虧,挨了一頓狠的,他們也就知足了。
所以這是一個爭相表現的機會,大家就都開始無下限的表忠心,自然而然的也就出了不少銀子來支援打仗。
目前的大明流傳著王言的名言,那是在之前任順天府治中的時候不小心流傳出去的。是講因為他是孤臣,沒有人結好他,但是在年節的時候他卻能收到很多的禮。王言說他不關心誰送了,就關心誰沒送……
眼下針對韃子的戰爭,就是王言主事。東南的變局,也都是王言一手挑起來的,東南大戶又哪里敢不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