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的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的大戶們,這幾年也被王言給干的相當凄慘,要不他怎么又挨了那么多刺殺呢。
他就是借著薊遼這邊的防線長,資源相對豐富,交易的對象更多,以此來鉗制四地的大戶們。抓到走私的就往死里弄,這幾年讓他干銷戶的簡直不要太多。
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們也不敢瞎動作,哪怕暗通款曲呢,也得審時度勢。對于目前大明的統治階級來說,能夠看明白如今大明的不同,是很重要的一點。
看得明白,積極擁抱,那就能賺到錢,能家族綿延。看不明白,還費盡心思的抵觸,那自然是要自食其果,落后時代,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正如之前所說的,當今的大明是資本主義崛起的時候,是傳統農業,到初級工業時代邁進的時候。王言打開了這個口子,培養了初代的資本家,到今天為止已經發展成了一股相當強大的新勢力……
那些被王言培養起來的人,以為他們和王言是一伙的,但實際上,只是還沒到殺他們的時候而已。他們一樣也要被掃進垃圾堆。
但現在確實是一股助力,聽王言的號令。
沒有具體的組織,王言只要搞事情,他們就積極跟團,這些年配合的也還是不錯的。
而且力量也不弱,畢竟真說起來,這第一批人,又有哪家不是權貴大戶呢?他們是屬于看到了錢,看到了前途,開始進行轉型的。之后的才是后續發展起來的,大小不一的商人群體。
所以也被王言打擊了的這些地方的大戶,以及聽他號令的這些新興的資本主義的群體,也都積極支持。
甚至于他們都不需要支持,他們只要不找事兒,不拖后腿,對大明來說就已經是助力了,何況還是支持呢。
這是大明前所未有的高度團結的時刻。
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安穩了,譬如云貴的各種土司,譬如北邊的朵顏三衛還有女真人等等,這時候內部沒問題,還都踴躍的掏錢打仗,外面的蠻夷誰敢找麻煩,誰就得被銷戶,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蠻夷是沒文化,也不是傻,不是看不出眉眼高低,也都老實的很。
其中尤以朵顏三衛和女真人最老實,這幾年王言除了收拾大戶,改革軍隊,薊遼建設,剩下的就是研究他們了。
拉攏、分化,還帶著朵顏三衛、女真的百姓干活、搞建設,給他們發錢,幫他們種地,互相通婚。直接給被欺壓的底層人做主,收拾他們的頭領。
肯定是無法短時間內讓他們歸心,但是讓一部分人認可并擁護大明的統治是沒問題的。這一次戚繼光帶出去打仗的兵員,有一萬多人就是朵顏三衛和女真人湊出來的。
王言怎么可能讓他們在后邊享受,同時還作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呢,都弄到前邊拼命去了。他們要是敢在戰時不遵軍令,那下場比韃子都慘,殺他們比殺韃子的優先級都要高……
綜合種種條件,這一次與韃靼的戰爭不說簡單,卻也是穩扎穩打的步步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