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勤當然是同意了,他就是支持隆慶的么。
起來他還得感謝王言呢,若是沒有王言當靶子,老子早被高拱踢出去了。當然高拱更要感謝,還是先前所的,若是沒有王言,高拱這會兒墳頭草都三尺高了,可惜高拱不知道,也不懂感恩……
陳以勤同意與否不重要,所有人都知道,隆慶問的是王言。
于是王言很給面子的拱手:“內閣是陛下的內閣,我等都是陛下的臣子,自然全憑陛下做主。”
“那就這么定了。”隆慶疲憊的揮了揮手,“擬旨吧……”
于是很快的,新鮮的圣旨出爐,傳旨太監到皇城門口宣旨。
聽了圣旨的內容,知道高拱請辭回鄉了,外面的學子以及基層官吏都高呼陛下圣明,對著城里磕頭,而后就散去了。
但是這件事情的影響還沒完,王言還要擴大戰果么。斗倒了高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將讓高拱可以肆無忌憚的力量給打下去。目標也很明顯,就是北方的那些大戶。
哪怕北方大戶已經被處理過幾輪了,也仍舊有著不的力量。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不是王言直接處理的。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進行一場直接的,斬草除根的大清理。哪怕是先前王言又一次的來了一遍大清查,也沒能改變這一點。
畢竟事兒是下邊的人辦的么,雖然確實牽出了一些人,但也僅僅是應付事兒的。主要還是海瑞辦事兒,巡查的時候辦了不少人。
當然大清查也不是白查的,他們也都知道王言要動真格的了,不把藏起來的土地人口報上去,王言是真要大開殺戒了。所以第二次大清查是成功的,肯定還是有瞞報的,但是已經不重要了。
現在是正經種地,正經納稅,比投獻大戶要上繳的份子還要少。百姓不是傻子,消息也在流通,這些藏起來的土地、人口,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而然的也就都回來了……
但是中原大戶們不服啊,他們從地里賺到的少了,從區域的人口身上剝削的收入也少了,經商做買賣的收入也少了。王言近年還改了鹽,整了漕運,影響相當重大。
與之相對的,是一大批的工廠主資本家在大賺,是東南大戶經營海貿賺的盆滿缽滿,是薊遼地區的大戶拿下了草原、遼東的大部分收益。
中原大戶們眼看著卻插不進手,當然要反抗,要表示他們的不滿,要爭取他們的利益。于是自然而然的,就開始裹挾著他們能影響到的人,來針對王言。
這樣的人多了,大家一聯結,也就形成了一股大勢,一股名為‘倒王’的勢力也就向王言籠罩過來。
如此再加上王言近幾年不再隱藏,開始逐漸的攬權,哪怕是給錢再痛快,也終于還是讓隆慶有危機感了。隆慶環顧大明,情況簡直不要太好,沒了王言也能升平,也有錢花,那當然是要將王言踢開嘛……
但王言又不是等死的人,不可能束手就擒,不可調和的矛盾就這么出現了,大家便就開始互相研究起來。
目前來看,是王言先拔了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