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東西跟王言關系不大,反正沒有人敢來撩撥他,自顧安心發展經略北方就完了。他對大明最大的幫住,就是老老實實的在關外呆著,不摻和關內的事。
就這樣,關內打的熱火朝天,一團亂麻,不斷的有歷史名人涌現,關外卻是人間奇跡般的飛速發展。
人口是最重要的,王言一直在有計劃的引入,并且隨著資源增多,一年更比一年多。雖然有些不尊重自己,但不得不說的是,人口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此之下,孩子是沒長城的以后的資源,成年人是現存的資源,歲數大的,干不了活的,是沒用的資源。
當然不管是四百年后過來的王言,還是古代的君主,都沒有不把老人當回事兒。只是現在天災人禍,時局動蕩。歲數大的往往是最先死的,一是生存能力差,二是沒有強烈的求生意志,選擇把活的希望留給了兒孫。
所以到了王言地盤也是這樣的,相對來說,他手下的老人數量真的太少太少了。多數都是男人,以及孩子,女人都要少一些。不得不說的一個現實就是,在大災大難面前,男人的生命力遠比女人頑強。
也是如此,包括軍中,王言這里有不少的光棍,或者帶著孩子的單身漢。為了人口,為了民族融合,王言搶來的一些蒙古、朝鮮以及少數的旗人婦女直接官配,不要都不行。
他手下的戰兵那就更別說了,因為王言占了遼東,原本就沒有幾個的窯子更是一個都不剩。再加上不清楚王言的規矩,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人敢來他這試探。畢竟關內的權在這不好使,萬一沒整明白,整不好自己都沒了。
所以這么一票精力旺盛殺胚也挺難受,但王言能力有限,只解決了部分人的婚姻大事,讓他們使勁生孩子。剩下的那些人就只能苦一苦了,等以后再抓人回來。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現在大明人口一億多應該是有的。等這十多年的動蕩過去,就是死兩千萬,也還是該有一億的。王言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人口達到五六個億。畢竟地盤打下來是要占的,人不夠他打下來也白廢,早晚也會丟了,必須人口融合,扎住根。
人口多了,戰兵、與預備役的數量自然也要跟上。
自從拿下遼東,精簡了一番隊伍之后,王言就提高了軍隊的準入門檻,個人素質不夠的相當都當不上。就是這樣,每年應募的人那也是數不清。
雖然軍中傷亡率高,但是待遇好。是整個領地所有工種之中,大匠、郎中大夫以外最高的人。
別的都不說,高額的軍餉就是很多人向往的。而低端士兵頓頓肉味,中高端頓頓有肉更別提了,還有其他的什么家人受到的優待等等。就是死了也沒有問題,高額的撫恤,對于父母妻兒的照顧那也是一等一的,權益絕對有保障。不論是當官的、還是什么,只要敢欺負軍人家屬,查實之后那只有一個字,慘。
相應的,軍人家屬欺負人同樣也很慘,查實之后會直接把那個兵降等,如果剛好是最底層的,直接開除軍籍。
雖然有漏洞,但王言能做的最好就是如此了。保證軍人地位,及其家屬權益,同時又盡量避免了其家屬的囂張跋扈。這兩年還看不出來,但等到以后生活愈來愈好,矛盾肯定就出來了,那也只能是到時候在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