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看,好香,好想讓三七吃了他啊!
樓上,一枯皮老婦,弓著腰,踱步下來,她看著面前的白衣和尚,“你和猴子一戰之后,就在沒有出現過了,現在又出現,是要走了嗎?”
金蟬子合手,“阿彌陀佛,貧僧是來給女施主告辭的。”
老婦人抬手道,“你說,不修佛了,怎么又提阿彌陀佛。”
金蟬子道,“你說過,從此不再煮孟婆湯了,怎么還煮起了這忘情水?”
老婦人回身從柜臺里拿出來了一個粗瓷碗,倒了一碗渾濁的孟婆湯,“我煮湯,可從來不賣,只是為了某人回來的時候喝兩杯。”
金蟬子道,“我念佛,也不是真的信了圣人話語,我念佛只是我心中了有自己的佛,信之如信自己,我稱為上部座佛法。”
老婦人道,“和如來大乘佛教比,有何差異?”
金蟬子道,“差異很大,上座部佛教認為要想到達彼岸,修成佛果,主要依靠“自度”,簡單的說,就是要像釋迦牟尼一樣,通過自身的修煉和學習,明白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人要順其自然,得成佛果。”
“一個人要想修成正果,必須“自度”,“自度”是唯一的途徑;而大乘佛教則主張佛教信徒,不僅要“自度”還要度他人。所謂“度”就是過河,上座部認為,你想過河,你就自己游過去;大乘佛教認為,佛教信徒不僅要自己過河,還要幫助他人過河。”
“上座部佛教認為,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佛,社會也需要俗人;而大乘佛教則認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出家,那是最理想的社會。”
老婦人看著面前和尚侃侃而談的瀟灑模樣,眼眸里幾分光彩,“還有嗎?”
白衣和尚微微語塞,他看著老婦人的眼神,幾分動容,“大乘佛教出家當和尚是一種人生命運的選擇。一旦出家當和尚,那將是終生青燈黃卷,暮鼓晨鐘。”
“上座部佛教信徒主要是年幼時當和尚,年長后即可還俗……”
老婦人道,“那你還俗嗎?”
說到這里,老婦人抬起了手臂,周身破舊的老衣碎裂。
老婦人變了個模樣。
她,絕世之風姿,沉魚落雁之艷,身披白色輕紗,赤著玉足,白玉腳踝上捆著一束金鈴,她行走之間,鈴鐺清脆作響,玉骨凝膚,一張傾城容顏,動人心魄。
強如白衣和尚,也得心里念個,好一個奪魂的美人兒!
白衣和尚合手,“你肯變回來,貧僧就問心無愧了,此番告別,金蟬子名就不用了,凈土戰神也畫上句號了,保重。”
白衣和尚轉身要離開,仙子孟婆抬手,“金蟬子!喝最后一碗孟婆湯!”
白衣和尚看了一眼孟婆手里的孟婆湯,一口飲下!
“施主,請留步!”
“阿彌陀佛,貧僧告辭了!”
“西天路遠,上部座之道遙遠,證道之路開啟,我陳三藏將以我之大道,度滅蒼生!”
孟婆抓向了和尚的衣袖,絕情的和尚揮一揮衣袖,孟婆撕裂下來了一片衣袖。
再看和尚,和尚已經消失在了黃沙里。
孟婆看著和尚的背影,她沒有悲傷,而是抬起手來。
孟婆手中的衣袖變成了一頁書紙,書函上寫著一行字跡。
三七念道,“九九八十一難,西梁女兒國。”
孟婆抬手,書紙化作飛灰,她笑顏如畫,“三七,娘親要出一趟遠門,可能再也不回來了,你要照顧好自己,千萬別被那些惡鬼占了便宜……”
孟婆周身化作飛火,消散沖滅。
三七失聲,“娘親,你要做什么!”
這時,大批的陰差呼嘯而來。
“黑無常在此,金蟬子休要放肆!”
“牛頭,馬面在此!金蟬子速速束手就擒!”
“不妙,孟婆隕落了……”
后,有判官記載,焃鴠日,大風吹黃泉八百里,有佛門高僧乘風入黃泉,殺孟婆,滅后土道統,佛門和尚亦圓寂,再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