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步。
李云射出一直鳴鏑,朝著黨項人沖鋒的騎兵射去。確定宋軍重點攻擊的目標。
二百步。
一百步了。
李云壓低腦袋,盡量將手中的偃月刀平舉,這把刀是他升官之后打造的。比原來的樸刀要稍微長一些,但在馬上更容易控制。
就在一霎那的時刻,兩軍撞擊在一起。
李云奮力挺身,大刀直勾勾的刺入迎面距離他最近的黨項人的胸膛。
隨即,熱血噴涌而出,灑濺出去,化作一道血雨。
李云沒有停頓,大刀在空中劃過半圓,砍向了另一個沖上來的黨項人。
突然,他警覺的低頭,就聽到腦袋上方有兵刃飛快的劃過的聲音嗚嗚聲。這讓他頭皮有種發麻的感覺,好在身后的解千和解萬沖上來,堵住了他的兩翼,讓他可以安心針對前面之敵。
轟——
耳畔都是雜亂的兵器碰撞的聲音,鐺鐺的聲音不絕,李云手中的長刀,如同出水的蛟龍,在軍陣之中翻滾,卷起了團團血水。
身邊的解千和解萬,一個使錘,勢大力沉的沉悶聲,少時能聽到被砸斷骨頭的清脆聲。而另外一個使用槍,一桿大鐵槍,點出朵朵紅梅。三人為鋒矢,催動戰馬,全力往前殺過去。
殺著,殺著。
李云發現了不對勁,好幾個在他刀下必死的黨項士兵,卻只是重傷,原因就是這些黨項人身上都穿著鎧甲。
雖說五花八門,不少穿宋軍的鐵甲,而且渾身透著一種違和感,顯然是在戰場上收羅起來的鎧甲。
最差的也是一身皮甲護心鏡,將身體的重要部位保護起來。
精銳,果然是精銳。
好在李云看到了前面的敵軍不多,顯然是要殺出敵陣了。
騎兵沖殺就是這么快,接觸沖鋒,穿透;再接觸沖鋒,再穿透;似乎永遠沒有頭。也不是沒有盡頭,而是在一方的士兵數量下降到不成威脅之后,這場搏殺才會結束。
呼啦
終于脫離層層阻隔,李云一馬當先沖出敵陣。隨后的大宋騎兵接連魚貫而出,朝著遠處飛奔。等到脫離戰陣一段之后,才開始放慢騎速,等他回過頭來,李云看到的場面,心頭頓時涼了半截。人數明顯少了很多,大致估算了一下,三百人恐怕要折損其中。
“將軍,你看哪里?”
這時候,黨項人軍陣之中,一員大將被簇擁著來到陣前,此時的任孟也是心肝膽顫。大宋的騎兵是寶貝,他麾下的騎兵也是寶貝。甚至比寶貝都重要,是命根子。在西夏當官,不看你資歷,也不看你能力,就看你實力。
別看西夏已經準備實行科舉制度,可是在部落首領之中,就當成陪著國主玩鬧的游戲,讓皇帝高興了罷了。
而軍中主將,不看別的,就看手下的正兵數量。雖說正兵損失之后,可以從仆從兵之中補充。但是實力絕對不可同日而語。一旦任孟手中的三千人折損光了,他在西夏的官場也就混不下去了。僅僅一次沖鋒,他的損失比宋軍更多一些,這讓他心頭涼了半截,心痛地心頭在滴血。
黨項人吃虧是在戰馬士兵疲憊,人困馬乏,但勝在士兵的騎術和搏殺技藝要強過宋軍很多。而宋軍的優勢是士兵養精蓄銳,體力充沛,加上武器裝備好過黨項人。但冷兵器時代,這種優勢并不凸出和明顯,戰爭的勝利天平,永遠只向著勇者傾斜。而主將的作用,往往會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