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和遼國交惡,皇帝愿意嗎?
比手段,李清臣不比章惇差多少,可是皇帝就不一樣了。
呂大防想要回朝,自然沒有阻礙的理由。畢竟呂大防離開朝堂,是護送宣仁太后的靈柩下葬,按道理,大喪之后,就該回到朝堂。
可他回朝的事被章惇故意壓了下來,要不然,當時范純仁、蘇轍、呂大防都在,新黨怎么搬到保守派?
而剛剛親政的皇帝,當時對呂大防非常不喜。因為呂大防雖然沒有慢待過皇帝,但他是宣仁太后的親信,皇帝和太皇太后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呂大防自然不會被皇帝喜歡。
可此一時彼一時,皇帝在親政之后,越來越想要控制朝堂。但這時候已經晚了,尚書省有蔡卞掌控,六部都是變法派的人。都事堂自然是章惇的一言堂,加上李清臣也是變法派的重要人物,自然不會允許保守派大佬重回朝堂。
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要不是這次李清臣覺察到了不妙,也不會和皇帝同氣連枝,一旦呂大防回到了朝堂,章惇又要頭痛了。
他也知道,皇帝不滿了。
不滿的原因是,皇帝對自己的話語權覺得不夠。
可架空皇帝,正是章惇等人的想法。倒不是想他獨斷乾坤,章惇從骨子里還是個讀書人,他有讀書人的驕傲。同時他也讀書人想要名垂千古的名聲。這就不得不讓他和皇權之間有一場博弈。這場博弈并非是將趙煦打壓下去,而是讓趙煦能夠按照章惇的想法來管理大宋。
加上,大宋的官場制度已經很成熟,皇帝上不上朝都影響不大。這種情況下,文官自然想讓皇帝消停一點,可趙煦是皇帝,是天下共主,他怎么能忍受自己活成了祥瑞?
可皇帝趙煦并不愿意這么做。
歷史上,章惇真的差點成功了。皇帝趙煦完全按照了變法派的想法去統治大宋。可惜,趙煦短命,沒幾年就死了。而章惇如此顯赫的威望,卻輸給了一個女人,向太后。
失敗后的章惇,留下個奸佞的名聲,直到兩宋結束,也沒有被平反。甚至他一家子都受到了拖累。
如今的局勢來看,章惇想要做到他期望的那種程度,肯定不現實了。
呂大防還沒有回京,但是變法派已經哀鴻一片。這并不包括李清臣等人。在章惇和李清臣之間因為市易法等實施中出現爭論,他們之間的同盟就已經破裂了。
之后兩人更是互不退讓,以至于勢同水火。
有人哀愁,當然就有人歡喜。
劉世安和蘇轍就在一起喝小酒,他們說什么也想不到,作為皇帝曾經的眼中釘,不僅在朝堂風云變幻之中站穩了下來,就算是范純仁離開了中樞,對保守派的影響很大。但是呂大防回來,絕對是意外之喜。
“子由兄,這次呂公能順利回朝,子瞻兄的徒孫可幫了不小的忙。”劉安世放下了酒盞,琢磨著以前對李逵太苛刻,忽然間發現自己狹隘了。有本事的人,憑什么他看不上?即便李逵的施政水平他看不到,但是打仗的水平,大宋誰比得上?
劉安世由衷道:“我得對他關照一點。”
殿上虎要關照人,讓蘇轍非常詫異。一般來說,劉安世這家伙要關照人,基本上是往死里懟。
可李逵不一樣,章惇在殿上不敢動手打人,但李逵就保不齊了。蘇轍擔憂道:“不知李逵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弟?”
劉安世覺得蘇轍對他有偏見,憋屈道:“我是好心!”
“勘磨他?”
“不是,我要舉薦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