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世對蘇轍的反應很不滿,梗著脖子道:“曾經我以為李逵太勢利,而且還是帝黨一派的人,還有可能陷入后宮的爭奪之中。這樣的人小弟自然是看不上的。可最近小弟也在省察自身,發現自己除了一腔浩然正氣之外,對軍政的了解實在太少。就像是安燾,他之前在樞密院,不可一世,可是他是同知樞密院,對兵事卻一知半解都不知。”
“要是小弟以后也步了安燾的后塵,要是沒個人幫襯,說不定就要栽了!”
“此話不假。”
蘇轍想起他在延安府的短暫軍事生涯,要不是李逵只身去了西夏,將整個西夏內部都攪和的天翻地覆,他在鄜延路就會搞的灰頭土臉。更不要說,之后西軍北線大勝之后,因為李逵的功勞沒有立刻賞賜,連帶著他也沾光了不少。
可蘇轍很不解,劉安世在朝堂上,官職是御史中丞,管理的是御史臺。他要舉薦李逵,能去哪里?
就他對李逵的了解,這家伙對官職很挑剔。部堂的郎官他看不上,也不喜歡做,真要是和之前一樣養在皇城里,他更是憊懶的不行。整日在皇城里閑逛,然后琢磨著做一場大事情,比如說拆掉天章閣之類的,讓人頭痛不已。
“器之,你說要舉薦李逵,難不成想要讓李逵宣撫秦鳳路?”
“小看我?”
別看宣撫使之類的官職,有點封疆大吏的意思。但是在大宋,由于官職之間設置了諸多的障礙,宣撫使只有在戰區,或者邊境戰爭頻發的地區才有面。當然,秦鳳路的宣撫使很重要,剛打下來的青塘需要安撫,地方需要鎮壓,這個官職也算是實權滿滿。
可是對于大宋京官來看,地方上的官職都是渣渣。除非像是范純仁這樣,頂著宰相的待遇,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總管邊境一路,才算是一方大佬。
但論影響力,和京官差遠了。
劉安世笑道:“我準備將他拉倒御史臺,李逵愛惹事就讓他惹,御史臺我的話還是能管用的,他惹出天大的麻煩我都給他兜著。”
劉安世對自己很自信,認為李逵這樣的官場新人,惹些小麻煩,對他來說都不是個事。
蘇轍猶豫了片刻,遲疑道:“器之,我建議你還多考慮,這事不簡單。”
他總不能說在延安府,自己都降不住李逵吧?
要是這話說出來,他堂堂副相的面子還要不要了?
可劉安世頭鐵,還以為蘇轍的話里有話:“子由兄,你總不該和我搶吧?”
“不會!”
蘇轍掩飾著尷尬,連忙將自己撇清。他門下省不要李逵這樣的人才,怕大門都被拆了。
劉安世腦補了一陣,覺得會有人和他要搶李逵,決心先下手為強。
不過這話他不能對蘇轍說,萬一……
蘇轍也有這個想法,他搶不過人家。畢竟,李逵算起來也是蘇門弟子,真要是比人情,蘇轍可要比他有優勢的多。劉安世覺得自己得偷偷的行動,別讓人看出來了。
~~~~~~~~~~~~~~~~~
渭州。
游師雄緊趕慢趕,終于看到了渭州的城墻。
渾身酸痛的敲著后背,有種身子骨要散架似的,辛勞。
“打旗,騎兵凈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