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對章惇背刺的這個人竟然是蔡卞。
而蔡卞一直都是章惇的副手,甚至沒有任何官職和權勢的要求,任勞任怨,為章惇的一切決定付出。
這樣的人會叛變,這讓章惇的心情非常沉重。
朝堂,就是朝堂。
不是依靠感情維系的地方。
此時蔡卞正在和皇帝對答。蔡卞不像元豐、元祐時期的御史們,彈劾官員僅僅是用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而司馬光無君無父的證據是確鑿的,而且幾乎所有朝臣都知道,這是司馬光泄私憤的行為。
這就是二十多年前,發生在京東東路登州的阿云案。
案件很簡單,阿云是個可憐少女,父親早亡,母親又在年前病故,她在服喪期間被叔叔嫁(賣)給了村中一個又老又丑且窮的男人韋大。當然,當事人會說將阿云嫁給這個老男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阿云的叔叔在圖什么?
不是圖彩禮多,還能是什么?
難道是人品好?
悲憤欲絕的阿云不甘心人生被左右命運,決定反抗,想要殺了那個男人。刺殺很不順利,不僅沒有成功,反而被人發現,被官府抓捕。案件以謀殺親夫定罪,按律當斬。上報到知州許遵這里,許遵卻認為不妥當,阿云在服喪期間,如何能嫁人?
死刑被駁斥,改為傷人。
案件一直上報到刑部,審刑院,大理寺,都做出了絞刑的判罰。等于阿云死定了。
可案件在之后有了轉機,許遵升官了,他回到京城擔任大理寺卿,然后案件繼續被駁回,大理寺這時候是許遵當權,當然不會打自己臉,同意刑部的判罰。于是審判結果被推翻,一直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也不好判斷,讓身邊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去詢問和提出最終意見。兩個人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判罰意見。
王安石認為要寬宥,阿云有自首情節,且母喪期間,嫁娶不合理,不該判罪。司馬光認為,阿云有殺人的決心,并且按照刑律,殺人且傷人軀體不在寬宥之內,按律法要殺。宰相陳升之、韓絳、呂公弼下場支持王安石;樞密使文彥博、御史中丞滕甫,還有刑部支持司馬光。然后大臣們圍繞著這個案子吵了一年多……
加上前期審判和推翻,繼續審判和推翻,這個案子總共經歷了五六年時間。活活把一個少女,拖到了人妻的年紀。
神宗皇帝當時已經準備變法,不能讓此案繼續拖延下去,擾亂變法。于是,他站出來最終做出了決定,阿云改判,不以謀殺親夫罪定。并且認定,以后這類案子,有自首情節的,可以降兩罪判罰。大宋只要不是死刑,其他罪處罰都不嚴重,很快阿云就回去了。
似乎這件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十六年后,司馬光被任命為宰相,他上臺第一件事,就將已經嫁人的阿云抓來,徹底推翻神宗皇帝的裁決,用一個女人的死,維護了他的面子。
案情說完了,蔡卞對皇帝憤怒道:“司馬光執掌中書門下一年,累犯投敵,謗君,亂政之罪,其罪不亞于謀反造亂,還請陛下定奪!”
趙煦沉默了良久,這個罪他不太好定。但是胸口的怒火卻依然燒了起來,畢竟他爹神宗皇帝被司馬光挑釁了皇權,此罪不可赦。
在朝堂上,蘇轍剛想要開口,卻被劉安世攔了下來。劉安世出班站定之后,指著蔡卞怒道:“改政是宣仁太后母改子政,和司馬公有什么關系?”
說到母改子政,趙煦的火氣更是加大了不少。別人不清楚,他能不明白嗎?這就是司馬光給他祖母出的餿主意。輕飄飄的一句話,卻將神宗皇帝十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這就和罵了皇帝的爹似的,不可饒恕。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趙煦也不忍耐了,當即一拍龍膽,沉聲道:“司馬光竊相位,私心作祟,其罪難逃。還有意見嗎?”
趙煦的目光落在了蘇轍身上,這時候蘇轍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劉安世就是決心犧牲自己,保全其他的元祐大臣。這里面包括他和呂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