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公愣住了,細細琢磨,還真的是這么一回事。老頭心思開始活泛起來,他老人家如今欺負哪些土財主,鄉下莊主已經完全沒有了樂趣。
真要是連官府都要聽他的心思辦事,這對三叔公來說是個大絕大的誘惑。
捋著白花花的胡子,三叔公頻頻點頭道:“有點門道。”
李林急了,他可不想在遭遇一次三叔公因為受騙,落入整頓族人的行動中去。因為按照他的被鎮壓經驗,他往往是承受三叔公怒火最大的那個倒霉蛋。擔心自己被殃及池魚的李林嚷嚷道:“三叔,這妖道要是沒點門道,您老會讓他騙了?”
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三叔公多要臉面的人,被小輩李林指著說自己的短處,能高興了?
“李林,老夫是否都要聽你的話做事了?”
“三叔,我是為你好!”
李林反駁道。
可惜的是,這話三叔公也經常說,每次說的時候,聽這話的人都不怎么好。輪到他自己聽,肯定不會高興。
李逵見形式不對勁,扭頭問程知節:“程兄,你來家里可是串門?”
程知節猛地拍了一下腦門,懊悔道:“差點把正事給忘了。”說話間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細帖子’,上頭有劉葆晟的名諱,夫人的名諱,還有其父母,最后才是老五劉清芫的閨名,生辰八字等等。
他將這張‘細帖子’遞給了三叔公,三叔公他老人家不識字,但老李家已經今非昔比了,有的是給他老人家念文書的管事。說來也不是外人,就是顏夫子的兒子,顏松。好在,他比顏夫子靠譜多了,年紀也快四十的樣子,性格穩重,從來不爭強好勝,如同影子一般跟在三叔公左右。
他雙手捧過‘細帖子’仔細看完之后,對三叔公解釋道:“三爺,是二哥求婚的‘草帖子’的回信‘細帖子’,按京城的規矩,這是女方同意了我家二哥的議親請求,按京城的規矩,我們也要起一份‘細帖子’,讓太師過目。”
“寫些什么?”按照沂州老家的規矩,哪有如此繁瑣的道理。以前他們都是指著兩三歲的娃娃就定下了親事,要是娃娃能長大,接回來草草的讓族人吃頓酒,這就算是過日子了。
但這是底層百姓的活法,如今李家發達了,要按照官宦門庭的路數來。三叔公極其認真的盯著緞子封面的‘細帖子’,李逵的婚事,對老李家來說是步入官宦人家的頭一遭大事,非大操大辦不可,非辦妥帖了不可,他緊張地耳朵都支起來了。
“按照慣例,悉數二哥三代名諱,家中的田產莊園,商號奴仆錢庫數目,還有二哥的官職,生辰八字。由我家人,或媒人轉交給女方,要是八字合,這婚事就算成了一半。當然,我們還可以派家中女眷去看太師府家女娘子的長相……”
說到這里,顏松頓時停住,認錯道:“三爺,小的說錯了話,還請恕罪。”
三叔公這才聽明白了,沉聲道:“把族產總賬拿過來。”
李林、李慶等人頓時直起了耳朵,他們都明白百丈村能走到今天,都是二哥的功勞,三叔公在李逵成婚的時候,分族產給李逵,他們也無話可說。
但要是分多了,未免也心疼。
這是重頭戲,平日里鬧哄哄的李氏族人頓時安靜的如同半夜的雞舍,一個個窩在原地,不動彈。
(喜歡的朋友,支持一下訂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