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當然知道李清臣對魯大師沒有不滿,因為小小的坊監根本就不配惹怒堂堂樞密使。
“老師,試炮最快也要明天,今天真來不及了。不在乎這一時半伙兒。”李逵慢悠悠的找了張紙,擦了擦手上的羊油,然后摸出一份早就寫好的請示文書,等待李清臣過目。后者看過之后,對李逵道:“不用如此麻煩,明日老夫親臨。”
“哎——”李逵偷偷看了一眼魯大師,然后再看向了李清臣,陪著小心道:“老師,試驗不一定會成功的啊!”
“你都在戰場上都用了,為何工部做出來的火炮就不一定成功?你在老夫這里打馬虎眼,有用嗎?我可警告你,不會是這火炮是你隨口說出來的障眼法,要是如此,老夫絕對不饒了你!”李清臣警告道。
李逵急忙否認:“哪能呢?主要是在西北,隨便學生折騰都行。可這是在京城,凡事必然要做到萬無一失。我這是向老師您學的務實嘛!”
“少罵人了。”李清臣怒氣沖沖的對李逵指著樞密院大門道:“明日舊鄭門外,辰時等著老夫。”
李清臣說著說著就來氣,他的務實作風簡直就是諷刺。因為他對軍務不熟悉,樞密院如今辦事效率頗為底下。別看他寫過不少如何整頓軍力,提高戰力的文章,那都是紙上談兵。真要做起來,千頭萬緒,根本就無從下手。導致樞密院的辦事效率慢的讓人懊惱。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李清臣也想要雷厲風行地將樞密院運轉起來,但問題是,很多很軍務他都需要詢問屬官,查找過去的記錄,才有穩妥的辦法。這就讓如今的樞密院辦事特別拖沓。
李逵不在乎被罵,只是提醒道:“老師,這得給大營里說一聲,免得到時候沒有準備。”
“此事不用你擔心。”
李逵這才轉身,突然停住了,小心翼翼的走到李清臣跟前,低聲問李清臣:“老師,這次學生立功不小,朝廷給我升什么官?”
他也是無所顧忌,想到什么問什么。官場的規矩,只有對那些蠅營狗茍,或是按部就班的官員才有用。他這樣的大部分官場規矩都約束不到他的頭上。
再說了,他總不能一直頭頂著個九品的縣尉,去指揮上萬軍隊吧?
這也太不把軍漢當回事了。
李清臣也沒有瞞著的心思,頷首道:“你可是紹圣第一人了,元長的核查軍功文書一到,你的官職就在吏部和都事堂之間開始商量,考慮到你還會充當監軍,陛下給你做主,一個觀察使的差遣沒跑了。”
“觀察使?幾品!”大宋的臨時差遣官實在太多了,冷不丁拿出來一個,李逵沒聽說過的也很正常。
“五品。”
李清臣無奈搖頭,李逵這家伙果然聽到五品官,就眉開眼笑,嘴巴都合不攏了,他要換緋色官袍了。
翌日。
北營校場。
不僅李清臣來了,章惇也來了,甚至蔡卞和曾布、蘇頌簇擁著一個年輕人進入了校場之內。殿衛在這些人進入之后,馬上接管了校場的守衛。
李逵扭頭對魯大師道:“要一發命中。”
“之前不是三發命中嗎?”
李逵摸著下巴,遲疑了一會兒道:“往前推一百步,能保證嗎?”
“往前推一百步就不到一里了,你不是說大炮的射程和精度一樣重要嗎?”魯大師是個技術人才,腦子比較軸。當然,李逵如今的官階比他大不了多少也是原因。
李逵沉聲道:“我說一發必中,自然有一發必中的道理,陛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