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兩天功夫,北院大王受不了了,跑到耶律延禧跟前去訴苦:“陛下,這個米芾應該沒有任何價值,為人荒唐,我們不用在他身上費事了。”
耶律延禧不信,他懷疑北院大王沒有盡心盡力。
先皇帝的盟兄弟,如今大宋皇帝的叔叔輩,怎么可能是個酒囊飯袋?
還以為北院大王有情緒,換成蕭平去陪伴。
沒過多久,蕭平要回來了,尷尬的告訴耶律延禧:“陛下,如果我們繼續款待米芾,我怕他到時候不想走了。”
“這……怎么說的?”
耶律延禧頗為驚詫,心說:“難道自己估算錯了?”
蕭平無奈道:“臣已經竭盡全力,可是宋國文人的習慣,恐怕臣真的無法理解。”這話說的,仿佛就像是告訴耶律洪基,陛下,米芾已經觸及臣的底線了。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還是想要試一試:“蕭平,你去問問,如何能使宋遼暫時罷戰。還有,蕭常哥傳來消息,宋國堅決不給歲幣,以后皇族恐怕受損要嚴重了。好在宋國并不想斷絕榷場貿易,只是沒有了歲幣,交易就難了。”
遼國征稅的機會不多,遼國的財政大部分是朝貢制。也就是說,哪個部落每年給朝廷繳納多少牛羊,多少特產,從而獲得大遼的庇護。
但這里有個問題,如果皇室沒有這些部落需要的物資,他們能如此聽從皇帝的命令嗎?
比如茶葉,就是遼國非常需要,卻只能依賴榷場交易的物資。
遼國朝廷將榷場交易死死的攥在手里,就是為了扼住部落們的物資供應。
蕭平是有能力的,至少在遼國是如此。
可是對于宋朝官員來說,尤其是施政上,甭管是西夏,還是遼國,都無法和宋朝中低級文官相提并論。
因為,這個時代的宋朝文官從科舉制度之中,一步步的選拔,沒有任何思想禁錮的荼毒,每一個都是時代的精英。
蕭平帶著任務來問米芾,當然,也是酒宴過去,縱情之后,米芾心靈仿佛被放空了似的癱坐在榻上,雙眼呆滯且迷離。
“米大人,明日我大遼皇帝將在宮中接見你,作為朋友,我不得不提醒大人幾句。”
蕭平假裝關心道。可目光一直落在米芾的臉上,不曾轉移。
米芾扭頭抬手想要拱手,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卻有點徒勞道:“多謝蕭大人盛情。”
“我朝想要繼續和大宋恢復歲幣貿易,不知道米大人可有辦法?”
蕭平緊張的看向米芾,深怕驚擾了對方。
可是米芾卻為難道:“這事我不管啊!再說了,以往榷場都是隨著歲幣送達開始,期間有一個月的時間交易,如今你們遼國背信棄義,攻打我大宋,這個歲幣恐怕以后沒有了。”
“歲幣沒機會了嗎?”蕭平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