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在融入了墟獸這種奇特的材料后,源星的科技樹與地球科技樹相比,長歪了。
在地球上,冶金業一共有火法冶金、濕法冶金與電冶金三種工藝大類。
前兩種為主,后一種為輔。
在源星,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圍繞電能而來,源星的能源產業往電能的方向偏離得極其嚴重。
如今源星的電能極其廉價,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占比極重。
比如任重裝甲里的反應堆電池,起了個仿佛核反應體系里的名字,但本質上依然是融入了墟獸材料的高能電池。
源星上,內燃機幾乎沒有應用場景。
冶金工藝也以電冶金為主。
至于工藝流程里的各種反應過程,表面看與地球上的化學與冶金有七八分相似,也有各種反應方程式與反應條件等等參數,但其實區別極大。
在任重看到的模擬工藝流程的諸多環節里,墟獸產物的影子總會在反應物、催化劑、反應條件等環節中出現。
以前任重有點看不起這世界里的所謂“知識”。
哪怕得到公民權限后,他看見了公民版的科學知識教學系統,他也認為其難度與信息量撐死相當于地球上的高中教材。
不過在進到學校后,他稍微有所改觀。
起碼在這高級進修班里,即便教的還是技工,但好歹對思維與智商有點需求了。
從難度上,任重認為這課程大體相當于21世紀的本科教材《現代化工原理》,只是多出個墟獸相關的知識體系。
學員學成之后,假如作為四級采礦工程師進入企業,負責的工作內容是維護整個生產體系的穩定運轉,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問題就預防問題。
在整個冶金采礦業不同板塊的生產線中,相對復雜與枯燥的數學運算工作往往交給智腦。
人類則是負責觀察現場情況與錄入原始數據,以及靈活機動地編制程序。
簡而言之,智腦負責運算,人類提供思維。
在任重看來,這進修班里的東西勉強算得上知識,只可惜太簡單,依然有些教條且無趣。
這一個上午,他過得平平無奇。
提前完成實驗后,他也沒浪費時間,而是老老實實聽從老講師的安排,從第一課開始補他之前錯過的43天的課程。
實驗部分沒辦法補了,但只要把理論課程掌握扎實,問題也不大。
不少東西任重都曾在上條時間線里自學過,但零散的自學與跟著燎原科學學院編制的精煉版教材系統性學習,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上午的課程結束,老講師滿臉堆笑地走到任重面前,十分關切地問道:“任同學你學到那一課了?有疑惑嗎?”
任重關閉平板,應道:“第十課,沒什么疑點,挺簡單。”
老講師一愣,“第十課?你認真的?”
按照高級進修班的學習進度,平均每天三大節理論課,兩節實驗課。
任重這第十課,便是正常學員在第四個學日上午應該學的課程。
這就意味著,任重用一個多小時學完了尋常學員三天都未必能學透的內容。
就挺扯淡。
這時候其他學員早已悄悄圍攏過來。
先前任重提前完成模擬實驗時,這些人心里就寫滿了問號,只是課程尚未結束,不好湊熱鬧,現在倒是方便了。
任重則特別茫然。
他先前就沒搞懂。
學員里基本都是成年人,思維模式已經成熟,學這種本科級別的課程,只要夠專注,是該很輕松。
這些東西真不難,就他當初少年班里的同學來,進度應該也都與他相差不遠。
自己只是完成了稀松平常的操作,這些人卻都一副闖鬼了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