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任重對復活重置的機理已經進行了多次推演,并分別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這里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曾經的他無法想象,不敢奢望的。
但他是個對科學原理永遠無法滿足的人,不把問題研究到自身能力和客觀條件的極致,他永遠不會滿足。
比如這時候,當他將軍事指揮任務甩給鄭甜,再將政務任務甩給臨危受命并快速成長起來的卓翼航,又終于等到在這些年里陸續多次自主醒來,稍微把一些事情想通了,再完成自我說服,并重新接過秘密審查部門的管理職責的蕭星月的幫助,任重這臨時子爵的確得到了難得的閑暇,可以稍微當一下甩手掌柜。
絕對時間時隔十年,生理時間只隔了不到兩個月的任重再次思索起復活重置能力中的疑點。
他覺得不對勁,依然有疑惑。
根據孫艾提供的與帝國標準時間的時間差,可以準確推理出每次復活重置的絕對耗時就是1秒整。
但這還是不夠合理。
因為回檔的時間間隔上限是一個月。
任意選取一個“時間存檔點”,當自己進行滿月回檔之前,假定源星內部的時間是從A點走到了B點,那么與之同步的,全宇宙的時間也是從A點走到了B點。
A點剛好在B點的整30天之前。
在進行回檔重置時,源星內部的時間是從B點回到A點,回溯的時間也應該是剛好30天,然后時間再繼續往前推進,直到抵達B點。
那么源星和全宇宙之間的時間差距就不應該是一秒,而是整整一個月。。
如果復活時間沒能滿30天,其實也該同理,回溯了多少天,就應該差著多少天。
嚴格算下來,源星內的時間應該得差了有幾百年才對。
但這事并沒有發生,差的就是7640秒。
任重又琢磨了很久,得出了新的結論。
有可能重置回檔絕對耗時的一秒時間被分為了兩段進程。
前一段用來重置回檔,從B點回溯到A點。
后一段則是用來“快進加速”,就像播放視頻時的倍速播放那樣,以快速度過完整的30天時間,抵達B點,也就是任重死后完成“上帝視角”再意識泯滅的瞬間。
但有的時候任重會遭遇未滿30天就連續死亡的情況。
他推測,在這種情況下,時間加速依然會瞄準滿30天之后,最遠的那個意識泯滅的瞬間生成的節點。
但是,時間加速并不能修正絕對耗時中消耗的那1秒鐘,只能“快進”到因他的死亡而建立的節點那一瞬間,所以導致每一次復活都會比絕對時間慢一秒。
任重認為,所有的時間節點,都圍繞著自己的時間而進行。
這不是他在自命不凡,而是只能如此判斷。
最終,源星與全宇宙之間累積出了7640秒的總時間差,而不是幾百年那么夸張。
至于為什么自己和其他人對時間加速完全沒有感知,以至于無法直接證明,任重在心里也建立了邏輯閉環。
就像坐在車里的人向空中垂直拋物,落點依然和起拋點重疊一樣,也像坐飛機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移動速度有多快一樣。
上述現象表明,無論是人還是儀器,都一定得找到對照物,形成參照系,才能形成足夠量化的感知。
包括自己與其他所有人都在以源太陽為球心,半徑2光年的區域內,這個區域里的一切物質、能量、空間、時間都在加速,那么人自然無法察覺自己的時間流速在變化,又像看電影時按下兩倍速的按鍵,電影里的角色根本不會知道自己被快進了,因為他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是個電影中的角色。
稍微有些思緒后,任重心里并未放松,依然只覺得沉甸甸的。
他覺得外部環境的改變太快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