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艾雷恩有足夠的野心,自然會繼續朝著登基稱帝努力,不過艾雷恩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配合自己效忠的對象——李維陛下。
皇帝和現在的奧地利共和國終身制總統的權力已經沒多大區別,艾雷恩自然不會多此一舉。
最關鍵的是,一旦艾雷恩登基稱帝,奧地利共和國中的革命分子會徹底寒心,他們謀求革命不就是為了推翻帝制么?
艾雷恩止步于終身制總統,還保留了下一任總統同樣由議會選舉的權力,也算是對奧地利共和國議會中的革命分子領袖一種妥協。
讓奧地利共和國不至于剛誕生就出現內亂。
艾雷恩在奧地利共和國集權,反法同盟那面自然不會在這幾個月的口水戰里閑著。
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仍然在努力訓練新兵,運送到前線,準備在停戰條約不成立的時候,可以抵御住法蘭西帝國下一波攻勢。
不錯,現在的反法同盟已經不指望反攻了,只要能保住本土地盤,扼制住法蘭西帝國的擴張趨勢,他們就已經很欣慰了……
至于英國佬,那更是忙得不可開交,負責封鎖法國殖民地的艦隊抽調了一半,本土的紅衫軍開始成批成批的登船,朝著印度次大陸運輸。
英國本土紅衫軍雖然只有數萬人,但只要把這數萬人的一半運送到印度次大陸,再加上英屬印度殖民地政府本身的軍隊,就足以踏平那個什么馬拉塔聯盟了……
現如今的印度次大陸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除了印度次大陸南部被歐洲殖民者逐步吞并,后來又被英國佬一鍋燴了之后,廣袤的印度中部的封建王朝們,感受到了滅國危機,早在18世紀初就開始組建松散的軍事同盟,被稱之為馬拉塔聯盟。
馬拉塔聯盟的建立并沒有對歐洲殖民者造成多少威脅(是真的打不過歐洲白佬),反倒是對腐朽的北部莫臥兒王朝造成了致命打擊,莫臥兒王朝的覆滅就是馬拉塔聯盟做下的。
只不過后來馬拉塔同盟在北上的時候,被阿富汗人痛毆了一頓,元氣大傷,聯盟幾乎要崩解。
而這時候印度次大陸南部的歐洲殖民地,又被英國政府一一接管,原本的公司體制的殖民方式,被英國政府收攏了大權,直轄于倫敦政府指揮。
這使得英屬印度殖民地的戰斗力增長了不少,并且可以穩定得到英國本土的增援。
此時的印度次大陸英國面對的主要敵人就是馬拉塔同盟,只不過這個同盟已經快要瓦解,英國人一邊用政治外交的方式,收買分化馬拉塔同盟中的印度封建王朝,一邊派遣軍隊進攻臨近的印度土邦。
用遠交近攻的方式,不斷吞噬印度次大陸的土地。
如今有了英國本土的數萬精銳紅衫軍的加入,英國一統印度次大陸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無非就是英國占領印度次大陸后,需要多久的時間能完成殖民地政府的資源整合,和炮灰仆從軍的大規模整訓。
慕尼黑和談會議的拖延,對歐陸上的反法同盟各國來說,漸漸成為一個沉重的軍事負擔。
因為一天不和談,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等反法同盟國就不得不花費巨額軍費練兵擴軍備戰。
漸漸的,以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為首的反法同盟,對西班牙王國政府的扯皮漸漸感到不耐煩,不再對馬德里政府進行支持。
沒有了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支持,倫敦政府看到大勢不可為,也不再參合,歐陸和平對現在全面入侵印度次大陸的倫敦政府來說,也是有好處的,至少不需要繼續為俄羅斯帝國輸血了!
而且隨著國際貸款的數額越來越大,倫敦政府不禁懷疑圣彼得堡是否能承擔得起這筆戰爭貸款。
畢竟圣彼得堡政府的信譽在歐陸上是排名靠后的。
西班牙王國很快發現,就連葡萄牙王國都不再支持他們保留現任政府的提議,西班牙王國單獨面對法蘭西帝國的威脅,很快就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