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通過政變上臺的馬德里政府也不是軟柿子,他們只是同意卡洛斯四世復辟而已,并沒有將國家大權都交還給卡洛斯四世,并在馬德里內閣政府之外成立了西班牙貴族議會,用于制衡國王的權力。
在此之前,西班牙王國可是君主專制國家!
對于馬德里內閣政府的提議,李維政府簡單思考一番后就答應了。
這種妥協方式,反倒會加深卡洛斯四世的不滿,不遠的將來,馬德里城內必然會上演國王和貴族議會之間的政治斗爭,若是能內耗一些西班牙國力,那就再好不過了。
法蘭西帝國堅持讓卡洛斯四世復辟上臺,一方面是彰顯李維對待盟友的態度。
卡洛斯四世不管做了什么,在馬德里政變下臺前,都堅定不移的站在法蘭西帝國一方,單憑這一點,只要卡洛斯四世沒有上斷頭臺,李維政府都得力挺卡洛斯四世。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任的馬德里政府十分敵視法蘭西帝國,李維政府不放心讓這么一個敵對政府長時間掌控西班牙王國,自然要把卡洛斯四世重新扶上位。
西班牙王國的問題解決后,慕尼黑和談會議迅速達成了一系列停戰條款。
在1800年一個風和日麗的大夏天,伴隨著慕尼黑和平談判圓滿結束,第三次反法戰爭被徹底終結,第三次反法同盟自然也不復存在。
這次停戰的效果遠超前兩次反法戰爭,因為就連英國佬都與法蘭西帝國解除了戰爭狀態!
各國的媒體更是大肆吹噓歐陸和平曙光的到來!
就連法蘭西帝國也不例外。
沒辦法,不光是反法同盟國中因為戰爭的巨大傷亡,出現了大面積的厭戰反戰情緒,法蘭西帝國本土同樣對戰爭充滿厭惡。
尤其是法蘭西帝國的附庸國,軍情總局局長馬尼德不止一次告訴李維,要提防附庸國荷蘭和比利時的革命黨組織,在平民對戰爭的厭惡情緒下,這兩國的革命組織在最近一段時間發展十分迅猛。
畢竟附庸國的地方統治不像法蘭西帝國這般,每一座城市的重要部門一把手,都是被李維行政點化的官僚,民怨沸騰也很難亂起來。
各國對和平聲勢的宣傳,其實也是對民眾情緒的一種安撫。
畢竟奧地利帝國爆發革命從而間接導致覆滅的例子太過聳人聽聞,別說是普魯士王國,哪怕是俄羅斯帝國高層對革命也變得警惕起來。
這導致俄羅斯帝國的達瓦里氏互助會最近一段時間的活動都變得低調起來。
與中歐不同,俄羅斯帝國的農奴制度太過根深蒂固,想要發起革命起義勝算太低,即便控制了城市,廣大的村鎮地帶也被傳統貴族勢力牢牢把控著。
到時候,革命軍空有一座孤城,怎么跟掌握軍隊和村鎮的俄羅斯帝國政府軍對抗?
更何況,即便掌握城市的起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反觀中歐強國,基本上只要控制了城市,村鎮都會服從,因為中歐各國的貴族在鄉村的權力遠不如俄羅斯帝國。
說白了,中歐各國已經逐漸脫離了原本的封建體制。
慕尼黑和平會議結束后,遠在巴黎的李維終于得到了久違的全面戰爭系統獎勵提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