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所關注的UP主,當然是陳宇。
做UP主這本來就是他的工作之一,現在也只不過算是做回本職工作而已。
而作為一個UP主,遇到了現在這么好的素材,不發兩個視頻,做個直播,實在是有違他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陳宇在太空實在是除了造空間站之外,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他需要一點事情來打發時間,同時也能夠通過直播來與人交流。
陳宇直播的時候已經是他在太空中的第三天。
這三天時間里,陳宇已經將自己所處的這座建設平臺的情況摸清楚了,也搞清楚了自己目前的現狀。
總的來說,情況很糟糕。
建設平臺是一個用來建造環形空間站的工業設施,它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建造上,雖然也附帶有居住功能,但所能提供的居住條件相當有限,陳宇之前醒來時那個完全空白的房間,就是建設平臺上唯一的居住設施了。
并且最關鍵的是,作為一個工業設施,建設平臺并不具備維持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氣和水的產出能力。
這三者雖然在建設平臺上有一定量的存儲,并且建設平臺自帶的生命維持系統可以進行物質的回收再利用,但即便如此,根據人工智能的計算,也最多能讓陳宇在這里堅持三個月。
這還是建立在陳宇能夠吃下那些毫無味道可言的合成食物,以及不介意自己的排泄物被回收再利用的前提下的。
所以在自己的補給耗盡之前,陳宇必須完成對環帶的最基本建設,至少搭建出一個太空農場來,并且讓其能夠順利出產農作物,讓自己不至于因為缺少食物而餓死。
而另一方面,則是陳宇自身的問題。
身在太空,雖然靠著建設平臺的通訊能力,他可以對地球發送信息,也可以接收得到地球的信號,但這僅限于發送和接收信息,除此之外并沒有任何其他功能,也無法用于娛樂。
要知道太空是非常安靜的,而且孤獨一個人拘束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沒有娛樂、沒有交流、沒有其他任何可以用于打發時間的項目,除了出去繼續工作,陳宇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個人呆著,安靜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國在選拔航天員的時候需要經過漫長的訓練和各項考核評估的原因,在太空中狹窄到只有十幾個立方,塞滿了各種儀器設備的太空艙里,待上幾十個小時,這對于人體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尤其是在像軌道空間站或者太空實驗室這樣的地方,航天員甚至要待幾十天甚至幾個月,缺乏交流、缺乏娛樂、缺乏能夠舒緩壓力的渠道,還要每天完成大量繁雜的工作,這可是足以把人逼瘋的。
所以航天員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著很強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他們必須能夠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獨,以及適應那狹小幽閉的太空艙。
陳宇并非是專業的航天員,他也沒有經受過專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