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建筑工廠之后,環帶的建設速度大大提升,效率翻倍的同時自然也就不需要還像之前那樣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造好一個艙段。
在陳宇回地球的這段時間內,靠著自動化的生產,環帶的第二節艙段也已經存夠了足夠的材料,可以開始建設了。
對于第二個艙段,陳宇所選擇的是科學艙段。
這一艙段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更高技術力的設備合成生產所需的各種復雜材料,比如之前陳宇制造機器人女仆時所需要的反物質和特殊合金等,就可以通過這一艙段的特殊設備來進行提取或者合成。
當然,像陳宇之前那樣,在太空中錨定專門的設備來進行生產也不是不行,只是這些設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根控制桿只能夠支撐一兩臺設備,從能耗上來說相當的不劃算。
也就是臨時應下急可以采用這種方法,真正要大規模生產,還是要看這種成規模的工業設備。
當然,既然叫科學艙段,這里也是有各種實驗室和科研設施的。
只不過陳宇自己并不具備科研能力,這里大部分的科研設施倒是派不上什么用場,所以之前陳宇在和CNSA談合作的時候,才會說將環帶上的試驗設施租借給他們。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科學艙段對于陳宇來說唯一的作用就只剩生產特殊材料了。
外星科技雖然確實很強大,但是外星人不知道是為了限制民用科技,還是對人工智能造反有心理陰影,在環帶上并沒有性能過于夸張的電子計算機,已經完工的第一艙段和顧菟號上,都只是使用了性能并不算特別夸張的普通計算機。
但是在科學艙段當中卻有著一臺和普通計算機截然不同的大型濕件主機,它的性能十分強大,甚至可以用來進行特別項目的推算。
比如說陳宇現在正在和國家進行的合作項目中,像是浮空車、智能終端這樣的外星科技產物,就可以通過這臺濕件主機來推算以地球上的生產條件和技術,需要怎么做才能夠生產出這些產品來。
同樣,它可以根據月球或者地球的條件推算在月球或者地球軌道上修一個環帶需要多少材料、環帶需要什么樣的結構,又該如何進行施工,修建的時候如果有特殊需求,艙段又該如何安排……
可以說有了科學艙段和這臺濕件主機,陳宇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來應用外星科技,而不是單純的只是照著藍圖來進行生產了。
盡管這種一定程度上的應用,也只不過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去修改原有的藍圖而已,但這也已經算是極大地改變了。
至少陳宇現在就可以通過這臺濕件主機來對外環建好之后的生態區進行設計規劃,將預計建設的超大型貓咖、生態居住區、動物繁殖區、高速賽道和各類場館等安排進外環,以這臺濕件主機來計算怎樣的安排才是最合適的。
再比如,陳宇提供給各國的機器人框架,就可以通過這臺濕件主機來推算如何將其改造成高達或者其他機體的樣子,而不需要陳宇自己去研究設計圖。
這自然極大地方便了陳宇對環帶的使用,也可以讓他利用外星科技玩出更多的花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