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濕件主機的制造需要生物材料,陳宇也是這次回地球,在地球上獲得了足夠的生物樣本,才能夠通過這些生物樣本來生產濕件主機的。
不然的話,他就只能使用自己的生物樣本來作為原材料來制造濕件主機了。
盡管這樣并沒有什么問題,但仍舊會讓陳宇在使用的時候感覺到有些膈應。
因為所謂的濕件主機就是用生物大腦來作為計算機的運算處理器,用其他生物材料培育陳宇毫無心理壓力,但是用自己的生物樣本的話……
不是誰都能毫無芥蒂的對著用自己的DNA克隆出來的腦子的,尤其是這個腦子還被改造成了生物電腦。
雖然濕件主機的制造并不是這么簡單粗暴的直接改造生物腦,但讓那玩意帶上了自己的DNA,陳宇還是感覺很別扭和無法接受的。
而且也正是出于這樣的考量,陳宇并不打算告訴任何人環帶上的計算機使用的是濕件主機。
萬一有人打算研究這個技術,而把主意打到了人腦上,那可是很容易突破道德和倫理底線的。
畢竟,不是每一個科學家都可以拿到自愿捐獻的遺體進行研究,同時死后捐獻的大腦顯然也不夠新鮮,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并不適合濕件主機使用。
所以在地球沒有足夠的生物技術的前提下,濕件主機就是一個禁忌。
另外這其實也算是陳宇手中的一張底牌了,盡管他還未想好這能發揮什么作用,但多保留一點底牌總歸是沒有錯的。
而除了這些功能之外,濕件主機也還可以輔助科學艙段的研究室提升研究進度,這其實和超級計算機能夠加快科研速度是一回事,只不過濕件主機的運算能力更強大,而且其采用的混沌運算方式可以更好的進行可能性計算,加快研究進程。
除此之外,依托濕件主機的能力,陳宇甚至可以構建超大規模的虛擬空間。
這可不是VR眼鏡那種虛擬,而是古早科幻游戲小說中那種可以將人的意識投射進虛擬空間的虛擬技術。
簡單來說,陳宇如果愿意的話,就可以制造出古早科幻游戲小說中那種游戲頭盔或者游戲艙,讓人玩上真正的虛擬游戲。
不過這事陳宇暫時還不打算去做,只是給自己開了個虛擬空間體驗了一下。
這主要是虛擬空間的運行會占據濕件主機大量的資源,陳宇打算等環帶建設完畢了,再另外做一臺濕件主機來當虛擬空間的服務器,而不是占用科學艙段的主機。
眼下,陳宇需要做的就是將科學艙段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從儲藏陣列里拿出來,然后在工業艙段旁邊組裝起來,作為環帶的第二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