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拼的便是一個腦洞、創意。
而《死亡游戲》,成功的給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密室殺人、自我救贖、分外精巧的敘事結構……足以讓一群看膩了殺殺殺的觀眾們,眼前一亮。
用北美一位影評人的評論來講。
“《死亡游戲》所營造的恐怖并不在于常見的血腥,更在于電影出色的劇情設計,逼仄的廢棄廁所中不寒而粟的絕望隨著電影持續發酵,最后,創造出一個讓人驚呼omg的結局,帶給人深深的震撼。”
“ps:你們大概絕對想象不到,這部電影的編劇居然是邱木。”
“沒錯,就是那位獲得了金棕櫚和金熊,拍了《楚門的世界》的邱木,我簡直,omg。”
在此。
《殺人游戲》北美首周票房1468萬美元,成功問鼎北美的本周票房冠軍,周虞亦憑借著《殺人游戲》,在北美小火了一把。
女性。
年輕。
東區人。
新人新作。
……
再加上,這部電影……投資居然只有區區的150萬美元,這是什么概念?這個成本之低,擱好萊塢,大概要往后倒推50年。
即便是40多年前的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成本都有著400余美元。
諸多buff的疊加。
女性福利、zz正確、以小博大……
周虞這擱好萊塢,哪能有不宣傳一波的道理?
順便,邱木也跟著她小小地火了一下,畢竟,《楚門的世界》在北美所獲得的評價亦不低。
當然。
他作為編劇,自然比不了周虞這位導演的風頭。
邱木在北美的影響力其實很有限,僅僅局限于一些專業人士,但,這些專業人士對于邱木的評價,那可不低。
年初的時候。
美區的《聯邦電影手冊》里,評選的東區導演top10里,邱木便位列第八。
專業人士的認可。
在北美還是很有意義的,當然,無論在什么地方,影評和影評人這玩意……收黑錢這種事,那都是常態。
所以。
有時候,不用太較真。
尤其是對于那些一邊倒的好評和差評,都需要保留意見,避免陷入資本運作的陷阱。
嗯。
邱木不覺得驚奇。
但,這個時候,東區的媒體們……不同,他們覺得,他們要瘋了。
“東區女導演周虞《死亡游戲》成為北美本周票房冠軍,她究竟有著什么魔力?”
“首位青年電影大選最佳長片獲得者——周虞,憑借《死亡游戲》征服北美,由邱木擔任編劇。”
“周虞繼姜藝之后,第二位得到邱木劇本的導演,起底周虞和邱木的那點事。”
“邱導的首席弟子周虞橫掃北美本周票房榜,《死亡游戲》能否引進成懸案。”
好吧。
媒體的報道都有些夸大其詞。
《死亡游戲》之所以能成為第一,還得益于近期沒有著什么好萊塢的大片,不然……這票房,遠遠不至于傲視群雄。
至于引進之事?
那,更是不現實。
放北美,《死亡游戲》那都是在刪刪改改之中才得以憑借著r級申報,不然,那都是nc-17限制級電影。
但。
即便如此。
這依然不妨礙媒體們對于周虞、邱木、以及死亡游戲的輪番關注,顯得分外之積極。
邱木,乃是財富密碼也。
這是很多媒體這些年的經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