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的想法就是這樣,嫡系精銳都是寶貝,能不死一個都別浪費,反之那些雜牌軍就是后娘養的,死一千一萬個都不心疼。
反正老蔣現在不著急了,拖廖銘禹的福,讓他能從滇西抽調出近二十萬的部隊支援國內戰場,與歷史相比,日本人這回要面臨的壓力變得空前巨大。
另一方面,不管是駐印軍還是廖銘禹的部隊,他們基本都沿用的是美式裝備和打法,國府高層也看出了其中的作戰優勢,相比于戰前被人捧上天的德械師,美械武器帶來的時代差距實在太誘人了。
所以老蔣一邊著手美械部隊的整訓,一邊向大洋彼岸的美國佬伸手要槍要炮。
和他抱著一樣想法的還有廖銘禹,不過兩人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
前者不停向印支盟軍方面提要求,希望得到更多的軍事支援,但回應他的卻是各種推脫和理由,每個月只有15噸的運輸量,加上空中線路也不到3噸,相比于重奪滇緬公路前得到的提升并不算太多。
造成物資運輸緩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為路途遙遠,國際援助先從海上到印度,然后經過密支那、走八莫過南坎,再經滇緬公路到滇西最后送至國內大后方,上千公里的路程運輸難度可想而知。
還有一方面老美也不是傻子,就這么給你輸血吊著命,也不多也不少,要真撐不住了再加點量,反正只要保證死不了就行,要是什么都滿足了,你還能聽我的話嗎
兩天后,一架c47運輸機從騰沖機場起飛,劃過天空緩緩向南飛去。
登上了飛機的不是別人正是廖銘禹,而與之同乘的還有他的“老相好”,國際援助物資負責人史密斯上校。
前線軍情急迫,廖銘禹也顧不上對坐飛機的恐懼,以最快速度返回了南坎指揮部,而孟煩了則被安排留在禪達繼續轉移部隊的物資人員,沿途招收更多的百姓勞工。
只是讓廖銘禹沒想到的是,剛到騰沖機場還沒來得及上飛機,史密斯這個老家伙就馬不停蹄地追了過來,還非得和他一起走。
“我的史密斯上校,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么著急非得要和我擠同一架飛機。”廖銘禹扯著嗓子高聲講道。
運輸機巨大的噪音幾乎快掩蓋住了說話的聲音,還有從機體上持續不斷傳來的振動,都讓感觀異常敏銳的廖銘禹覺得非常不爽,這也是他不愿意坐飛機的原因之一。
史密斯倒顯得怡然自得,伸了伸懶腰,半靠著座位上悠悠講道“我這次是來和你道別的”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