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們現在就是化整為零,以十到二十人小隊的規模穿插在小島之間,抓捕那些驚慌失措的日本兵。
被俘之后這些小鬼子也不反抗,任由戰士們將他們圈在一起。
重點來了,被聚攏的小鬼子并沒有遭到毒打折磨,昔日的敵人反而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糧食和淡水。
這可把小鬼子感動得熱淚盈眶,餓了幾個月,終于能吃上一份像樣的食物,可不激動嗎。
其中就包括被俘的小野冢仁,他在拆開一袋單兵口糧后都驚呆了,立馬就開始狼吞虎咽吃了起來。
這種由黑河根據地工廠所生產的單兵口糧,里面都是些簡易的高熱量食物,例如壓縮餅干、能量棒、營養膏等…種類很豐富,一袋子就能滿足一個士兵一天的營養需求
一大袋單兵口糧包含了一天三頓的量,但看似種類豐富,其實那些玩意口感并不佳,遠沒有罐頭、熟食好吃,更比不上像英國佬那種堪稱豪華的單兵口糧包。
但是這東西好就好在方便運輸和耐儲存,在激烈戰斗進行時,一個士兵只要攜帶三包單兵口糧,稍微省一點吃,就能滿足他五天的食物需求。
還不用花時間煮飯,撕開包裝紙就能吃,簡單方便,大大提高了部隊的作戰效率。
而且這東西從根據地工廠流水線出來的,全部都跟廖銘禹的資源獲取有關,單價非常低,生產成本幾乎為零,完全可以隨便造。
起初戰士們吃得還算津津有味,但慢慢的吧,那些高鹽、高熱量的食物吃著就形同嚼蠟了,味道單調先不說,關鍵吃得太多都膩味了。
但是這些被遠征軍士兵嫌棄的單兵口糧,放在餓了許久的小鬼子面前那可是美味佳肴啊,像努力拱食的家豬一樣吃得那叫一個意猶未盡。
只是食物并不是白給的,這些小鬼子只得到一天的口糧,待其稍微恢復點精氣后便告知他們,想要更多的糧食就去勸其他躲起來的日本兵出來投降。
于是剛被俘虜了一天的小鬼子又“依依不舍”的被遠征軍戰士給趕了出來,他們手里沒別的東西,想要活命就只能聽話照做。
在生存還是死亡的抉擇下,這些小鬼子痛痛快快的選擇了前者。
他們反而為戰士們充當起了先頭兵和向導的身份,并竭盡全力的去勸說自己那些同胞出來投降。
小野冢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躲過了那么多次必死局面的幸存者,他對群島上的地形可謂了如指掌,也很清楚自己那些戰友同胞會躲在什么地方,沒過幾天就讓他帶回來不少日本兵。
作為獎勵,小野冢仁獲得了比其他日本兵更多更好的食物,甚至還有香煙抽,這可給了他極大的自信心,
其他小鬼子在看到后也是極為眼紅,更加賣力的為遠征軍干活,以求換取更好的待遇。
這個辦法果然奏效,在那些被放回的日本兵的勸說宣傳下,不出一個禮拜就有大批小鬼子從林子里跑出來,舉著兜襠布向戰士們投降。
有時候這人吧,就是這么奇怪,雖然說他們都是日本人,但經過了這一系列事情的打擊下,現在為曾經的敵人賣力干活卻沒有一絲心理負擔,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心安理得。
在這些小島上被困的時間太長了,病的病死,餓的餓死。但凡有點血性的鬼子,要么鋌而走險去闖封鎖線,要么受不了折磨舉槍自盡。
剩下的都是些怕死怕得要命,不擇手段都要拼命活下去的人。
而這些人,在看到生的希望時,哪還有什么尊嚴、臉面可言。
俗話說得好,好死不如懶活著,什么帝國榮譽、什么武士道精神,在這一刻通通變得一文不值。
可能在他們眼里,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