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既解決了守備部隊兵力不足,還解決了各地治安現狀的問題,又清了一波堆積如山的日式武器庫存,可謂是一舉多得。
拿幾個月前期馬圭省阿蘭繆地區的一個小鎮為例,那里有一支軍閥武裝想要到鎮上強征給養,順便抓些青壯年擴充部隊,結果剛到鎮子外圍就吃了一頓炮彈雨,隊伍瞬間死傷慘重。
隨后鎮子里涌現出許多穿著各異,卻裝備統一的家伙,居然對他們發起了主動進攻,交戰不到兩個小時,軍閥隊伍丟下百十來具尸體便頭也不回的逃了去。
軍閥頭頭還以為是遇到了正規軍的提前埋伏,結果一番打聽才知道對方居然只是民兵,瞬間讓他比吃了大便還難受。
誰家好人給百十來人的民兵隊伍配九二步兵炮啊?那炮老子現在都沒見過實物,他他媽的一個鎮子居然給整了三門,還有輕重機槍像子彈不要錢似的使勁揍,你說這竟然不是遠征軍主力?
此番情況在各地區接連上演,民兵隊伍的存在大大減輕了遠征軍對地方治安的壓力。而且他們并不是一味的被動防御,有時也會配合著守備部隊主動出擊,將這些盤踞各地頑固惡瘤一一清除。
……
時間來到8月6號,這天正是軍校建成開學的日子,作為遠征軍一、二號人物,廖銘禹與范紹增自然參加了這開學儀式。
軍校坐落于東枝東北部地區,因為東枝這倆字聽著像日本名,經過商議廖銘禹沒有使用當地地名,而是決定以“華遠”二字作為軍校名稱,華夏與遠征軍合意,全名即:“華夏遠征軍軍官學校”。
軍校大門的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高約三米五,頂部設計沿用了中式古建筑風。整體優雅且不失大氣,肅穆中透著莊嚴。
大門兩側用行書刻著一副對聯:執干戈以衛家國,鑄棟梁而興中華。橫批是:護我山河!
字體剛勁有力,字意氣勢磅礴,每一個從此而過的軍人都像是能從中感受到那股保家衛國的決心。
軍校內諸多建筑還未曾完善,但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基礎設施已然建好,如果算上訓練場地,華遠軍校占地足有三千多畝,而這個面積還在擴建。
而軍校校長自然非廖銘禹莫屬,范紹增則任副校長兼政務部主任,孟煩了、林譯、邢福全等人皆有掛職。
一期學員共一千三百余人,設立三個系,分別是:高級軍官指揮系、政治教育系和陸軍士官系。
高級軍官指揮系是專門針對中高級軍官開設的進修班,學員均為各軍現役軍官,將對各級軍官深度培訓,對指揮能力系統化教學,以適應未來戰爭與部隊發展。
其中陸軍士官系又細分為:步兵科、炮兵科、機械化運用科、輜重科、以及工兵科。主要針對才入伍的新兵和晉升基層軍官的士兵,培養專業軍事人才,為部隊儲備基層指戰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