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銘禹很清楚,南天門上竹內連山就像個穿山甲一般把整個山體都給掏空了,那座鋼鐵要塞是他們必須面對的恐怖怪物。
最痛苦的的事情莫過于明知勢態的發展卻無能為力。如果在兩個月前川軍團能有現在的規模以及裝備,廖銘禹早帶著他們打過去了。
不過可惜,當你準備好一切的時候,敵人也沒有閑著。甚至可以說日本人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加迅速和完善。
龍文章上次偷襲炮兵陣地的時候,清楚的看見竹內連山居然在南天門反斜面上也修筑了兩道防御工事。
如果按正常的方法進攻,就算攻破了正面的三道防線外加山頂的那顆神樹,還要面對反斜面上的堅固防御,這對于進攻的隊伍而言簡直就是災難。
日軍在看到正面防線的情況已無法挽回的時候,絕對會從地道退入最后的陣地,再次與華夏軍隊相抗衡。
竹內這番周密的計劃根本不在于守住南天門,而是靠這些永固工事最大程度的絞殺華夏士兵的生命。
他已經準備好赴死了,甚至他手里的6000日本兵也隨時可以為他付出生命。他要的就是數以萬計的華夏人盲目地撞上來,和他一起埋葬在南天門之上。
南天門的情況就是這樣,任憑你想破腦袋也找不出更好的對策,唯一的辦法就是強攻。而強攻的代價不言而喻,它就像個無懈可擊的陽謀,讓對手不得不掉入其中。
或許龍文章那個計劃才是最可靠的。利用小股部隊潛入日軍地道,以最快的速度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搶占山頂的樹堡,給日本人來個中心開花,正面部隊再以優勢兵力層層遞推,摧毀敵人所有反抗力量。
如果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可能廖銘禹也會選擇這個方法吧,這也是目前看來唯一一個最穩妥代價最小的計劃了。
但是現在竹內連山的部隊也得到了加強,廖銘禹的先知先覺是他的優勢,可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能在戰場上勢如破竹。
戰爭就像是在博弈,雙方的籌碼也在不停變化。誰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那他才是笑到最后的贏家。
面前這個老人無意間的話語仿佛給他打開了一扇窗戶,如果有一座能讓大部隊快速過江的橋,那接下來的戰局就會有所傾斜了。
于是在廖銘禹的誠懇請求外加兩包香煙的驅使下,老人興高采烈的答應帶他們去那座橋上查看。
路橋鄉的地形就是個大寫的M,村莊就在M的中間,左右皆是兩座大山。而那座橋…就在其中一座山的背后。
在老人的帶領下,廖銘禹和一個班的戰士很快就翻過了后面這座山坡。他們順著一條小路來到了山腳下,不遠處的怒江在這里拐過一道彎繼續向遠方流去。
放眼望去,這處江邊的地勢比較平緩,江水深度也相對較淺,兩邊江岸還有很長一截沒有水流但布滿鵝卵石的淺灘。這里就像一塊山谷間的小盆地,讓原本洶涌的江水變得稍微溫順了一點。
那座石橋靜靜的矗立在這處平緩的江水上,整座橋是尤一塊塊長方形石板堆砌而成。橋面不寬,估計能同時并排站立三個成年人。但看那結實的石板應該也經歷了不少風雨奔流的考驗。
兩邊都是茂密的樹林和陡峭的山壁,如果不是老人帶路光站在山上都不一定能發現這座建在江水拐彎處的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