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掌握的克隆改造技術有好幾種,針對孟德力找到的微生物,再專門改造就可以了。
“在那里可以找到這種微生物?”孟德力問。
根據他的了解,可以抗輻射的微生物其實有不少。
甚至大自然中以及我們人體身上,都有這種微生物。
送上空間站的微生物,其中就有常見的微生物球孢枝孢菌,其實是十分常見的真菌,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許多地方的室內、室外空氣里也可以找到。
陳涵獲得的知識信息還算全面,建議說:“可以嘗試在鈾礦中尋找,有一種叫做輻射合成細菌CandidatusDesulforudisaudaxviator,國外的科學家在南非地下1500-3000米的礦層中找到過這種微生物,還有另外一種我們現在已知的最耐輻射微生物古菌Thermococcusgammatolerans,可以在3000000拉德的伽馬射線下生活,無論是否在分裂期,都能修復斷裂的DNA,這種古菌也比較適合。”
孟德力緩緩點頭,陳涵說出名字,他就知道是什么了。
因為這些微生物,也都有學者發過論文。
現在就能看出論文知識對人類的巨大作用,很多東西都有人研究過,只要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就會誕生出厲害的黑科技。
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博士畢業就要寫論文的原因之一,博士在普通人眼里自然是學識豐富的人,他們就要把自己的學識轉換成論文,為人類文明科技進步添磚加瓦。
就算是寫《人物角色在情趣內衣延伸設計中的情感表達研究》這樣的論文,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有用的。
國內很多礦區,尋找微生物不難,但孟德力怕陳涵的時間不夠。
他忐忑的問:“小涵,你可以堅持多久?”
畢竟陳涵封堵血管,而且體內還有輻射粒子存在,時時刻刻影響陳涵的健康,孟德力真怕時間來不及。
他已經下定決心,即便只有幾天時間,他都要下死命令,不惜代價都要找到這些微生物。
“沒事,即便找一年沒找到,我都能活下去,只不過可能患上癌癥。”陳涵解釋道。
陳涵嘴上雖然如此說,心中確實暗道就算患癌了也無所謂,他可以清理掉癌變細胞。
所以其實不急。
但孟德力可不這么想,他只覺得時間緊迫,癌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可比核輻射更加危險。
輻射已經有解決方案,癌癥可無法治愈啊。
在這種情況下,孟德力不會懷疑陳涵提出的研究真實性,即便是陳涵的幻想技術,他都會無條件執行挽救陳涵的生命。
很快孟德力就發出命令,讓專家前往礦區尋找陳涵需要的微生物。
一定要快!快!快!十萬火急!
智慧產業部發出命令,幾個礦區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全部行動起來。
甚至一些本科生,知道這次任務關系到陳涵的健康問題,都自告奮勇要下礦坑尋找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