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天快要黑了,莫連山趕緊把剩下的茶都喝完。
有了下一步的目標后,莫連山知道不能耽誤太久,而且前期盡量不得出現在曹操和呂布的勢力范圍。
“老人家,這是茶錢。天快黑了,您早點收攤吧。”莫連山與茶攤老人提了一句。
恰在這時,主神的提示在腦海響起:“符合陳到的行為作風,完成度1%”
這則提示,在莫連山意料之中。
因為從陳到的記憶中,莫連山可以看到許多挑燈夜讀的身影,而那身影手中的書,不是關羽看的《春秋》,而是《論語》。
陳到雖是獵人,但每到夜晚時,他酷愛讀書,孔孟之道和兵家鬼谷子之道,是他常讀的內容。
陳到是一個有教養的人,自身能力強大,但待人卻是和善,不然也不會成為“仁愛”劉皇叔的親衛統領。
有教養的人,待人不分高低貴賤,態度不分強與弱。
一個人教養的高低,不是表現在他對待上司、朋友的態度上,而是看他是否尊重“不如他”的人。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會通過欺負弱者來抬高自己的。
反過來說,越是喜歡欺負弱小的,在比他強的人面前越慫。
這種通過對待弱小的態度,來識別人物的方法,成功率有九成以上。
最后一成的例外,是類似張飛那種混不吝!
張飛的勇武,還在關羽之上,張飛是個強者無疑。
張飛喜歡欺負弱小,鞭打士兵是張飛的愛好。
但張飛在比他強的呂布面前,可從來不慫!
不管是史書還是演義,對陳到的描述都特別少。
要想了解陳到的為人,莫連山能依據的是兩點:一為腦海里保留的陳到的一些記憶,二為識人術。
莫連山要做的,就是通過識人術,先把記憶中的陳到認識清楚,察覺行為動機和價值理念的來源,然后通過行動來驗證。
對待茶攤老人的小小舉動,一句話一個關心,就能體現出陳到的部分為人,獲得1%完成度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當莫連山離開小沛城門百步,還在繼續遠離時,新的主神提示響起:“放棄投奔劉備,不符合陳到的價值觀,完成度扣20%,當前完成度-15%”
莫連山腳步一頓,但還是繼續向著北方而去,他的目標是河北鄴城。
趕路的莫連山,開始對照著識人術,一條一條分析著陳到的各種價值觀。
為未來作準備。“話少的人往往是兩個極端,要么真的簡單,要么深不可測。”陳到是一個話不算多的人,可能從小與父母在深山打獵,接觸的人不多,陳到慢慢習慣了少說。
那么陳到,是真的簡單?還是深不可測呢?
陳到武藝高深,尤其擅長陷阱捕獵,他對環境的觀察和利用,往往能達到極致。
從陳到的記憶里看到,陳到的這些本事是從他的父親那里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