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見到崔琰,并表明來意后,莫連山以陳到的身份住在崔琰府上,并開始通過崔琰的介紹和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袁紹勢力內部的問題。
此時,中原地區群雄逐鹿。河北袁紹,淮南袁術,豫州曹操,徐州陶謙、呂布、劉備,以及后來的江東孫策,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騰、韓遂。
他們或憑謀士運籌策于帷幄之中,或憑戰將決勝于千里之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袁紹和曹操,他們號稱“謀士如云,戰將千員”。
由于曹操寬能用人,唯才是舉,致使天下名士爭往附之,自不必說。
而袁紹何以致“謀士如云”?又何以致謀士如云而兵敗官渡?
當晚,應莫連山的要求,崔琰給莫連山介紹了袁紹謀士集團的成分及來源。
第一是門生故吏。
袁紹出身于名門望族———汝南袁氏,自袁安以下,四世五人位居三公,“司徒湯之孫”,其父袁成,為東漢五官中郎將。
“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士大夫常見的幾許美德高行包括報恩,此皆故吏對舉主,弟子對恩師,移孝作忠,亦家庭道德之推廣也”崔琰品著茶,緩緩道。
莫連山了解袁紹的背景,也明白了崔琰的意思。
等到袁紹成為討伐董卓的諸路義軍的盟主時,事情就有了大變化。
崔琰繼續道:
“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紹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師者,盡滅之。這時豪杰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
莫連山明白,正是這種“移孝作忠”的報恩風尚,致使袁氏的門生故吏成為袁紹謀士集團的主要成分。
第二是河北名士。
“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崔琰遞給莫連山一卷書籍,上面就介紹了袁紹身上發生的事,是袁紹為了宣揚自己的美名而作。
由于袁紹本人尊賢納士,禮下庶人,致使一批河北名士爭相歸附,此亦是袁紹謀士集團的一支主要力量。“紹客逢紀”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第三是收復敵人的官佐謀士。
袁紹的一個門客逢紀曾對袁紹說過,舉大事須先據有一州方能自立。他勸袁紹派遣辯士向冀州牧韓馥陳說禍福,勸其將冀州牧讓出,而袁紹趁機奪取其位。作為韓馥的騎都尉的沮授聽說后立馬勸諫韓馥勿讓,然而庸碌無能的韓馥最終還是將冀州牧之位讓給了袁紹。
袁紹領冀州牧之后向沮授請教匡濟社稷之策,沮授的回答正合袁紹的心意。于是袁紹“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類似的還有韓馥的不得志的手下審配、田豐。
崔琰見故人之子陳到頗有悟性,便繼續道:“魏郡審配,巨鹿田豐,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韓馥。”
袁紹任命田豐為別駕,任命審配為治中,他二人后來越來越得到袁紹的器重和信任。由此可以看出,后來作為袁紹謀士集團非常重要的人物,如沮授、田豐、審配,最初都是袁紹的敵人的“智囊”,隨著袁紹戰勝其敵人而作為“陪嫁”讓袁紹收復過去的。
袁紹有一個陣容龐大的謀士集團,既然謀士眾多,就很可能出現內部不團結、派系林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