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那些人,包括背叛了他的人都那么地寬容,他對張繡、對魏種、對畢諶,還有對曾經惡毒攻擊他的人,比如陳琳,對這些人這么寬容,為什么?
莫連山覺得,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這個人確確實實是真心誠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這里來為國家效勞,我是非常誠懇的,哪怕你們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計較,甚至我也不懲罰,只要你再來,他就是為了表達這個誠意。
那么這樣的一種信任和誠意,他換來的是什么呢?
換來的是忠誠。
比如說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親手從行伍當中提拔起來的將領。
曹操第一次南征張繡的時候,張繡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反叛的時候就打得曹操有點落花流水。
這時曹軍是很混亂的,但是唯獨于禁的這個隊伍非常地整齊,一路整理著自己的隊伍,一路敲著鼓,有秩序地撤退。
撤退的路上碰到幾個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狽不堪的樣子,于禁就問他們怎么回事,他們說,我們被青州兵搶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
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黃巾軍,這個黃巾軍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們收編為青州兵,曹操對他們特別寬容,這些人一看曹操打敗了就起來作亂,就把曹操其他的隊伍搶劫了。
于禁一看這還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隊伍怎么可以這樣做!然后隊伍開過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頓,再往回撤。
這時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趕緊跑到曹操那兒告了于禁一刁狀,等到于禁回到大本營的時候,上上下下已經是沸沸揚揚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頓好自己的隊伍,安下營寨,沒有及時去見曹操。
當時就有人跟于禁說,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還不去向曹公說清楚,你現在在安營扎寨干這些事干什么?
于禁說,敵兵在后,說來就來,我們不做好準備怎么迎敵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個人的進退榮辱要放在后面,再說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會聽信讒言呢?
安頓好部隊以后,做好了戰斗準備以后,于禁才去見曹操,曹操大加表揚,說于將軍你真是有古之良將的風度,太好了。這是什么?信任換忠誠。
曹操在對待人才上能夠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與人才溝通的最佳橋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所以曹操往往在失敗的邊緣能夠與眾將領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尤其是在一個爾虞我詐的亂世,這更顯出了曹操的誠意與寬容。
可是寬容只是表現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軍隊就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嗎?
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樣的用人之道來樹立自己的權威的呢?
莫連山摸索出曹操用人的第三個特點是:令行禁止、賞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