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治軍是很嚴的,多次下達和頒布各種命令,要求嚴明軍紀。
因為曹操很清楚,一支沒有紀律的隊伍是不能戰勝敵人的。而且曹操還能夠做到以身作則。
有一個有名的故事,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軍的時候曹操下達了一個命令,不得踐踏農田,他要保護農民,誰的馬如果踩了麥田那是殺頭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騎兵全部下馬步行,一只手牽著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東西把麥子護住,小心翼翼地走。
曹操自己沒有下馬,結果馬驚了,一家伙跳到麥田里面,曹操的馬踐踏了麥田。曹操馬上下馬,把軍法官叫來說,該當何罪?軍法官說,殺頭。
曹操說那就請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這個傳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統帥怎么能夠殺頭呢。
曹操說那沒有辦法,那就割一把頭發吧,自己拔出劍來把頭發割掉。
還是表現了曹操的執法嚴明。
那么曹操罰得重,賞得也不含糊。曹操獎賞部下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像某些豪帥那樣,憑一時的興致。
軍閥混戰的時候會有很多所謂豪帥,一仗打下來以后,這仗打贏了,來,來,來,哥幾個,分了,這個給你,這個給你,這個給你,隨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實沒道理。
曹操如果要獎賞一個人,肯定有兩條:第一,這個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勞;第二,曹操的獎勵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給你的獎勵一定超過你希望的那個份額。
他加碼,他在獎勵你的時候他考慮得周到,可能周到得連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個非常會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則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
曹操作為一個統帥,他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從來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他所有的功勞都歸于部下;
第二個,他的獎勵絕不走過場,一定讓你實實在在地得到好處,曹操是一個非常非常實在的人,正是這種實在的作風使得大家覺得跟著曹操確實是跟對了。
第四個特點是: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曹操不和部下爭風頭、爭面子、搶功勞,這且不說,而且部下給他提意見,如果他沒有采納,犯了錯誤他一定檢討,他一定把過錯都攬到自己身上。
當然在很多情況下曹操是虛心納諫的,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作為一個人才來說他固然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勞、智慧換取他應得的報酬,這是他的一個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夠施展才華,自己的建議、策劃能得到采納。
我們讀史書可以看到,大量的這樣的記載,太祖聽之,從之,善之,當然也有不聽的時候,也有太祖不聽,如果不聽而決策錯誤,曹操一定檢討。
有一次曹操打孫權的時候,曹操就做了一個決定,就準備把淮南的老百姓都遷移到北方去,當時有個叫蔣濟的人就不贊成。
曹操說你看上次我跟袁紹官渡之戰的時候我就把白馬的老百姓遷移到延津,蔣濟說,曹公,現在這個情況和你跟袁紹打白馬的時候不一樣了,再說老百姓他都是戀土的,戀家的,誰愿意搬來搬去,不要遷移他們。
曹操不聽,不聽以后這些老百姓一聽曹操要把他們遷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孫權那兒去了。